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2018年夏装、秋装采购项目招标公告(05-07)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英烈史料征集启事(03-14)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管理处造价咨询机构入围项目中选公示(03-01)

当前位置:主页 > 红色博览 >

杰出的军政指挥员——傅崇碧

时间:2018-07-04 14:00来源: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作者:李东轩 点击: 字体: [ ]
     
      傅崇碧,四川省通江县人。1916年出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四川省通江县区少先队长、青年团区委书记,中共通江、仪陇、长池、江油等县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天全、宝兴特委副书记,观音河特委书记,川陕工作团长等职。经历了川陕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队指导员,4大队组织股长,抗大总校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第2团政治部主任,抗大第二分校2大队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35团政治委员,第4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东南、晋察冀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第一野战军冀晋总队第3旅政治委员,晋察冀第4纵队第10旅政治委员、旅长,华北军区第10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4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平绥、大同、怀来、丰镇、张家口、易县、青沧、正太、大清河、冀东和石家庄等战役,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第63军军长,参加了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5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6年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82年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85年退出现职位。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勋章。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临时党委副书记。2003年1月17日,傅崇碧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不凡少年:扩红初露头角

      傅崇碧的祖父辈家境还算富足,属中农偏上。爷爷在地方上是知识分子,六七岁时他便跟从爷爷学习文化。8岁那年爷爷去世,家中境况日见艰难。不到一年,母亲病逝,为了把丧事办好,父亲把田产当了出去。谁料不到3年,奶奶又去世了,家里只好又卖掉一部分地产给奶奶办丧事。于是家庭状况由上中农降到贫农。父亲是个铁工,农闲时造猎枪和农具,挣些钱补助家庭生活,并在艰苦度日中供傅崇碧继续上学。农忙时傅崇碧就主动帮着做些农活。有一回,傅崇碧放牛时没在意,牛跑到地主家的稻田里糟蹋了一些秧苗。地主的儿子看见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抽打了一顿。少年气盛的傅崇碧咽不下这口气,当即还手。这下可闯了大祸,地主到傅家大闹,父亲叩头道歉又赔稻籽,但地主还是不罢休,提出许多无理条件。“当时,我挨了父亲的打,又遭到地主的骂,心里不是个滋味。”这件事在傅崇碧幼小的心灵里烙上了深深的印痕,使他从心里对地主充满了刻骨仇恨。

      1932年冬季,一路浴血奋战的红四方面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堵截,千里西征,从鄂豫皖进入陕川地区。这时,参加过“吃大户”斗争的傅崇碧跟随学校的吕老师(中共党员)离开了家乡。傅崇碧在这位老师和他的朋友身边感到心里踏实,寄望着哪一天脱离苦海,翻身做主人。后来他的表现得到地下党的认可,经几次组织上的谈话,傅崇碧被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傅崇碧就走入了光荣的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列,他在第一次战斗中便缴获了两支枪、一把大刀,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工作期间,傅崇碧配合红军发动广大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党团组织,成立少先队、赤卫队、儿童团、妇救会,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地方武装,锄奸清匪,并就被安排做“扩红”工作。在家乡沙溪嘴扩红的时候,傅崇碧和红10师的李伯选党委书记先在年关前的最后一个赶场集日安排了一场群众大会,会上首先公审、判决了两个当地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宣布没收他们的土地财产,归穷人所有,这一下子大快人心。接着再讲形势、讲任务,号召大家参加红军、保卫胜利果实。乡亲们情绪都很高,青壮年争先恐后踊跃报名,父母送子、妻儿送郎的事几乎村村都有,情景十分感人。当年的傅崇碧,热情高,嗓门大,在做“扩红”演讲时很有鼓动性,台下总是掌声雷动,群众情绪高涨。这个才十五六岁的“娃娃头”走到哪里,身后总少不了跟着一帮子半大小鬼,叽叽喳喳嚷着,又缠又磨,让他替着说情加入红军。傅崇碧在通江任县委书记前后那段火红的岁月里,通江县当时不过30万人口,但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先后参加红军的就有三四万人。他因“扩红”工作做得好,收到川陕省委的奖励。


      红军不怕远征难:英勇善战 三次负伤

      1933年,四川反动军阀发动了对川陕根据地的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采取了“收紧阵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对于反六路围攻,徐向前元帅曾说:“反六路围攻,是我们在四川打得最艰苦的一个战役。在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上,也可以说是战役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战果最辉煌的一个战役”。傅崇碧为独立团政委,参加了四期“收紧阵地”作战和两次反击作战,凭借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牵”着敌人进兜子、绕圈子,在各密林要隘遍插红旗,广布疑阵,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傅崇碧在其间两次负重伤。在一次战斗中,他带领独立团坚守汕头阵地,抗击敌人。山上枪林弹雨,不断有子弹从头顶飞过。傅崇碧正拿着望远镜观察敌人,忽然听见子弹飞过来的声音不对,凭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他赶快一低头,一颗子弹擦着后脑勺打过来,如果头低得稍慢一些,这可子弹就从脑门打进去了。下山之后,警卫员看见他就叫:“政委,你身上有血!”傅崇碧这才感觉到头晕目眩,走不动了。他被送进医院住了两个月,伤才好了起来。还有一次,傅崇碧带着工作队与根据地内部的地主反动武装的民团遭遇了,工作队人少,民团人越围越多。工作队边打边撤,最后退到了一座山顶上。山上树多,但是下山的路只有一条。民团有100多人叫着往上冲,工作队只有10几个人和几只手枪。打到最后,工作队的同志们视死如归,纷纷从悬崖跳下。傅崇碧纵身跳下,头朝下被挂在了树藤上,离地面有一尺多高。他用脚使劲蹬缠在腿上的树藤,一下子头朝下掉了下去,脸被石头划开一条大口子,过了一个多月才长好,但是却留下了明显的疤痕。当时敌人还从山上往下扔“马尾”手榴弹,幸好被树枝缠住没有爆炸,傅崇碧死里逃生。

      1935年独立团归建后,整个团扩大到2800多人。傅崇碧接到任务围城江油,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两天时间不让敌人占领城西北山。当时独立团没有团长,仅有的一位副团长因病离队治疗,主要的责任都压在了傅崇碧身上。他事先连同参谋长率营连干部到主力部队中了解部队配置、查看具体战斗布置和部队配置、工事地形等,以及敌人的活动规律,充分做好了准备。在6月2日夜10主力部队全部撤出阵地后,独立团接防。傅崇碧带领独立团成功将出来运动的敌人击退,又利用黑夜,派小部队不断袭击,使敌人不得安生;同时,主力集中加修工事,补充弹药,随时迎接敌人更大的进攻。总攻开始后,独立团把敌人压缩到了更小的地方,与敌人相距不到百米,战斗十分激烈。傅崇碧被一颗近距离爆炸的手榴弹炸伤了腿,当时涌出鲜血不能动了。战斗结束,敌人被全歼,圆满完成了任务。但傅崇碧却被抬到了医院。由于药品器械不全无法换药,他只得吃了一片止痛片,在担架上熬了一整夜。后不停随军转移,过了20多天,腿开始发肿,疼痛难忍,每天只靠吃止痛片度过。最后他被送入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做了手术,取出两块大弹片。3个月后,伤口慢慢好起来,腿才伸直了。傅崇碧松了一口气,再也不怕因为残废而给部队增加负担了。


      在敌后阵地:斗争中学习成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红军建立了广泛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变敌后为前线,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1939年抗大总校由延安挺近华北敌后办学。1940年时任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的傅崇碧跟随抗大总校转战晋东南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带领学员直接到抗日最前线受教育,在斗争中使学习内容和实际任务联系起来,学用结合,成效很好。1941年,傅崇碧到了晋察冀军区,任抗大一团政治处主任,他与李志民主任和团长唐凯带领抗一团挺近冀中地区,与抗三团会合,乘敌人集中兵力“扫荡”冀西,冀中地区兵力薄弱的有利时机,根据冀中平原地区的地形特产,进行“平原游击战术”科目的训练。后为应对敌人的多路包围合击、来回不断地“扫荡”,傅崇碧与李志明主任商量分成两股开展反“扫荡”活动。傅崇碧率领四个队在油卫一代利用青纱帐与村落组织民兵活动,掩护老百姓转移,与敌人周旋、他们利用夜间派出小分队对向敌人袭击,白天大部分进入青纱帐,少数人留在村内伏击敌人,给敌人杀伤后很快又进玉米高粱地狙击,使敌人不敢进入青纱帐。20多天的反“扫荡”非常艰苦,但使学员们锻炼了平原作战。

      傅崇碧调到35团当政委时,曾率部在西滹沱河北边的营里村休整,并伺机在战斗中学习。一次,当日本鬼子从五台山出来进到滹沱河以西时,遭遇了在山上防御的35团。敌人冲得很凶,部队往下撤。傅崇碧冲上去质问:“你们为什么往下撤?是共产党员的统统跟我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跟我往上冲!”说完他就带着部队往上冲。经过一场激战,缴获了步枪100多支,重机枪2挺,轻机枪七八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打开了部队的新局面,收到了郭天民司令员的表扬。从那以后,35团的战斗士气旺盛起来了。为阻止敌人通过凹口川通道西进,傅崇碧和团长曾保堂化装成农民,在群众掩护下连续几天,到离敌据点七八百米远的地方观察敌人活动的情况和规律,选择伏击的有利地形,以便对外出活动的敌人给予有利的打击。弄清楚情况后,他们对敌人进行了两次有力的伏击。敌人原来认为从灵寿到石家庄的公路都是他们的,一出来就大摇大摆。傅崇碧率部第一次伏击消灭敌人50余人,缴获两挺歪把子机枪;第二次在另一个方向打了一次,活捉了3个日本鬼子。同时,他们还派出小股兵力在敌后开展工作,袭击敌人炮楼、破坏敌人水井等。这些行动使得敌人不得安宁,再也不敢随意外出活动和抢劫了,群众的生产安全得到了保障,受到了地方同志的好评和分区的表扬。

      有一次为了掩护我方后勤部队转移,突破敌人合围,傅崇碧带领部队抢占山上制高点,敌人在山下围攻。他们在山上战斗了一天一夜,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第二天上午,打退了敌人的五次进攻后,敌人又派了两架飞机轰炸,山炮打的石子乱滚。傅崇碧带人死守,并在要道上垒起了大石块,以备敌人上来时用滚石块予以打击。在得到军区指示突围后,他们把重武器掩埋起来,轻装突围,从琉璃河往南甸,又沿着滹沱河向南转,跑到琉璃河以北的山上,在山上转来转去,见到小股敌人就打。在这样的相持下,面对气势汹汹的日本鬼子,打走结合,并不一味的跑。在形式有利时,就抓住战机,给敌人以打击。有一次,他们发现鬼子正在抢老百姓的羊群,果断设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胜利。在日寇拉锯式“扫荡”中,傅崇碧率部一直坚守在这个地区,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使大片农村的群众组织和工作又得到恢复,受到了上级表扬。

      为解放全中国亮剑冲锋

      解放战争中,傅崇碧先后参与了绥远、集宁、应县、正太、兴济、清风店等战斗,协同冀中军区进攻石家庄、保定,活捉敌将刘英;参与冀东战役,兵胜新保安,有力的牵制了关内的敌人,从战略上配合了决战突破口东北地区;参与围困北平城,西进解放太原、和平解放大同,全部肃清华北之敌;后随19军由晋入陕,担负起解放大西北的光荣任务,追歼青、宁“二马”,解放兰州、西宁,参加了固原任山河战斗、陇清战役、金积、灵武战役;促成中宁城和平协议签署,和平解放宁夏。傅崇碧在解放战争时期,参与多场重要战斗战役,为解放全中国甘洒热血,勇于冲锋向前。

      在清风店歼灭战中,在旅长负伤、参谋长牺牲的情况下,傅崇碧指挥10旅连同兄弟部队,用炮火进行破坏射击,摧毁敌人的村落防御工事,压制了敌人的火力。敌人负隅顽抗,用轻重机枪和火焰喷射器,把阵地打成一片火海,战斗异常激烈。各部队突入村后,与敌人展开反复激烈的村落争夺战。傅崇碧与兄弟部队突入敌人的军部和炮兵阵地,将敌分割数块,敌人失去指挥,混乱中被逐个歼灭。傅崇碧带领部队冲入敌军军部,活捉了敌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及第七师师长李用章等敌军高级将领。清风店战役歼敌一个军直属队、一个整师加一个团,共1.7万余人,给华北敌人已严重的打击和震撼,为解放石家庄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共中央称誉此次战役“创晋察冀歼灭战的新记录”,毛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给聂荣臻司令员等军区领导的电报称:“清风店大歼灭战胜利,对于你区战斗作风进一步转变有巨大意义”。朱德总司令为庆祝此次大捷,特赋诗一首,以示祝贺。

      1947年11月解放石家庄战役打响。石家庄是大城市,日本人修了很多工事,国民党又将其加固成三道防线,并鼓吹“三道防线胜过马其诺防线”。打石家庄是一场攻坚战,是我军由运动战转为城市攻坚战的第一次。傅崇碧带领4纵队从正定到石家庄外围,负责东北面。第一阶段傅崇碧指挥29团配属炮兵团主攻云盘山,30团配合进攻敌人第一道防线。敌人的主要工事太坚固,大炮威力不够,于是他们决定利用站好和交通壕隐蔽地接近敌人的工事,战士们把几十斤炸药捆在一起,连续爆破,云盘山敌之加强营全部被歼灭。两团突破第一道防线后,28团和32团伺机及时投入战斗,协同作战,乘胜攻占了第二、三防线,到了市区边沿。敌人用飞机和坦克进行反击,傅崇碧率部在市区边占领的民房构筑工事,防止敌人的反攻。傅崇碧乘夜率两个侦查连和少数炮兵干部,逐步向前侦查敌人在市区的部署和工事情况,最后摸到了位于市中心的敌指挥部,活捉石家庄敌最高指挥官、少将师长兼师门警备司令、敌32师师长刘英等20余名军官。傅崇碧对刘英说:“我代表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命令你,立即写信让你的部队投降。”看刘英不理睬,傅崇碧把手枪哗啦一下顶上子弹,对着他的脑袋声色俱厉地说:这是我的命令,“不写就枪毙你!”刘英失魂落魄得连忙写了。信送出去后,敌人便亮出了白旗,从而加快了战役胜利进程。敌人吹嘘“固若金汤,可坐守三年”的石家庄,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经过六天六夜即宣告解放,创造了我军攻城战史上的奇迹。因任务完成出色,傅崇碧受到了晋察冀军区的表扬。

      在平津战役中,傅崇碧指挥第10旅同兄弟部队一起,将敌傅作义的35军包围在新保安。由于华北第2兵团主力还远在一日日程之外,而35军是一只全机械化的部队,兵力和装备均占有绝对优势,能否顶住敌35军、组织起向东突围,关键在新保安一战。10旅奉命连夜在西八里、水泉、新保安、东八里、马家台地区构筑了纵深越8公里的三道狙击阵地。我军利用工事节节抗击,迟滞消耗了敌人一天时间,敌人从西八里仅前进了一公里就被我军打得龟缩了回去,随后敌人的多次反击都被打退。新保安守敌35军的陷入我军重围,成了“瓮中之鳖”。后傅作义派出两个军增援,傅崇碧部奉命夜袭增援之敌,他们集结主力,带了炮兵团,利用暗夜向铁路附近的马村展开攻击,切断了傅作义集团西窜绥远的通路。时值隆冬,傅崇碧指挥战士们一面严密包围新保安、张家口之敌,一面向城东关挖战壕,积极进行攻击准备。总攻新保安的战役打响后,傅崇碧所在纵队所有的火炮开始射击,把城墙东南角两个凸出部的中间打开了一个缺口,傅崇碧指挥战士们利用登城梯子迅速攻上城墙,把第一面红旗插上了新保安城头。进城后,傅崇碧又派一个排到城门上动员被俘虏的敌人炮兵立功赎罪,转过枪炮向敌人射击,使城内敌人完全乱了阵脚。随后各团向市内纵深进攻,进入巷战。傅崇碧指挥29团团长勒令被俘的敌一师长,下令其部署投降,有力推动了战斗的发展。攻占钟鼓楼敌35军指挥所后,战士们抓来了指挥顽抗的敌师长冯志,傅崇碧在城楼上指着他的脑袋说:“你这个顽固的家伙也有今天!”此次战斗中,敌35军军部、101师、267师、守护13团等1.6万人全部歼灭。俘敌王雷震副军长以下将校军官15人,仅傅崇碧领导的4纵队就俘敌8000余人。敌35军军长郭景云自杀毙命,29团缴获了他的手枪并送给傅崇碧,后来他把这支手枪献给了平津战役纪念馆。

 占领中宁城后,敌81军军长马惇靖和其父亲马鸿宾为保全其姓名、财力和军力,同意同我方谈判。以甘、宁伊斯兰教界素有声望的大阿訇郭南浦为中人,将地点定在黄河河中沙滩岛上。傅崇碧主动请缨,出面谈判。他仅带着作战科长、联络部长等5人,不带武器,乘坐羊皮筏渡黄河,在河心沙洲上见到了马惇靖。傅崇碧从目前形势讲起,又沿着堤岸向其展示了周边布下的大炮坦克,显示了军威;并让马看了中宁在我军管理下和平繁荣的景象,最终说服马淳靖完全同意了我方的条件,并敦促马同我军签订了和平解决81军的协议,促成了宁夏全境的和平解放。


      浴血朝鲜 屡建奇功

      1951年2月傅崇碧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军长,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后期战斗和第五次战役的全过程,率部队出生入死、历经百战,给美军及其同盟一次又一次重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战斗诗篇。在铁源阻击战、开征保卫战、西海岸和三八线上的  持久防御等多次作战中,给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美侵略军以沉重打击。

      1951年春,为突破企图一举摧毁志愿军主力,重新夺取北朝鲜,美军几十万军队包围了中国志愿军,且切断了中国军队的补给线,我军弹尽粮绝,陷入困境。危急形势下,彭德怀元帅决定发动铁山战役,阻止其前进步伐,这一重任落到了弹药充足的63军身上。年仅35岁的傅崇碧临危授命,率63军在铁原设伏,与美军进行了空前悲壮的大战。傅崇碧兵行险招,以攻为守,命令部队主动出击,将美军前后切断,发挥”野战,近战,肉搏战”的优势,与敌人奋力拼杀。经过13天浴血奋战,美军终于力不能支,全线撤退。这是63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烈、最残酷的一场战斗,消灭美国第6军和第17军两万五千余人。而63军也损失惨重,许多连队打到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傅崇碧也受重伤,昏迷不醒。后来休整时检查身体,傅崇碧比战前瘦了25斤。

为配合板门店停战谈判,在开城防御作战中,傅崇碧亲临前沿指挥,指挥战斗历时8个月,进行大小战斗190余次,歼敌1万余名。每次开始谈判前,美军都用火力向我阵地猛烈攻击,以显示“威风”。为了消除敌人对板门店的直接压力,傅崇碧接到了夺取159高地的任务。他亲临159高地营指挥所,在充分摸清敌人工事构筑、障碍设置和活动规律后,指挥攻击分队以隐蔽行动进到距敌前沿约30米,迅速排除地雷,攻击开始后仅3分钟就突破敌前沿阵地。在159高地战斗中,由于提前准备充分,计划周密,能重点使用兵力兵器,战术灵活,指挥正确,部队攻得勇猛,守得顽强,先后共歼敌372人,缴各种枪57支,击毁坦克2辆,汽车4辆,达到了巩固占领之目的。

抗美援朝作战中,傅崇碧两次受到金日成首相的接见,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二级国旗勋章两枚。

      历经风浪心赤诚

      “文化大革命”中,傅崇碧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负责京畿安全。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指示下,傅崇碧保护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及专家、学者。“文革”初期,林彪听说叶剑英的两个孩子和邓小平的一个孩子在北京卫戍区部队当兵,要派人把他们抓起来。傅崇碧闻讯后,马上先派人通知他们离开了。“文革”爆发后,周恩来及时地将一批各大区、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接到北京保护起来。他们之中有谭启龙、江华、杨尚奎、刘俊秀、李井泉、宋任穷、张体学、张平化、叶飞、江渭清、欧阳钦、黄火青、曾希圣、程子华等。他们被秘密安排在中直招待所和京西宾馆住下,周恩来专门指派有关人员负责他们的安全和生活。但中央文革故意将他们的住处透露给造反派,使他们经常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傅崇碧亲自指挥转移这些老同志,秘密地送到了东高地卫戍区的驻地,并躲过了中央文革小组的追查。

      但傅崇碧也由此引起了林彪、江青一伙人的不满。1968年3月23日,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所谓“杨、余、傅事件”中,傅崇碧被诬陷为替“二月逆流”翻案,被撤销职务,送往沈阳、吉林等地监禁长达7年之久,夫人黎虹和子女都被赶到了沈阳,儿子傅欣也被解除军职勒令回家。1974年经毛泽东主席亲自过问和批准,傅崇碧恢复了名誉,获得了自由。1975年他被重新任命为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77年重新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79年春,中共中央专门发文,为“杨、余、傅事件”平反。

      1982年傅崇碧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他为加强军区部队全面建设,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顺利实现全区部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


      位尊不忘责任重 权大不移公仆心

      傅崇碧曾说:“扪心自问,我的一生无愧无悔,更无他求。现在,尽管时有病痛,但我的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精神愉快。应该说这是革命生涯对我个人生命的馈赠。”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傅崇碧晚年生活十分节俭,从没有特殊的要求,最爱吃的菜是地瓜、土豆,业余生活很平民化,散步、看报、收听新闻,最大的爱好就是钓鱼,多次获得过北京市老年协会组织的钓鱼大赛一等奖。2001年“七一”前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傅崇碧将军委托儿子傅欣专程从北京赶到成都,将自己从工资里节省下的积蓄20万元捐献给四川省的“希望工程”,在他的家乡、革命老区通江县建一所希望小学,以表达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家乡人民和家乡教育事业的深情厚谊。傅崇碧一再叮嘱:“要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千万不要搞什么树碑立传。”

      2003年1月17日 ,傅崇碧将军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长眠在他建功立业的燕赵大地上。“位尊不忘责任重,权大不移公仆心”这句铭刻在他墓碑上的话正是这位老将军忠诚一生的写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