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2018年夏装、秋装采购项目招标公告(05-07)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英烈史料征集启事(03-14)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管理处造价咨询机构入围项目中选公示(03-01)

当前位置:主页 > 红色博览 >

川南剿匪特等功臣——吴宝书

时间:2018-07-22 10:37来源:选自《他们在这里长眠》 作者: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点击: 字体: [ ]

      吴宝书,原名吴傻子,1930 年出生。河北省正定县留村人。1948 年 11 月参军入伍,先后参加了太原、扶眉、秦岭、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在川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

      吴宝书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高小毕业,入伍后在华北补训团 2 连当战士,曾任 60 军 533 团 7 连班长、排长。这期间,他随部队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在一场场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成长,思想觉悟也不断地提高,逐渐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基层指挥员。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吴宝书和他的战友们终于迎来了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中国。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解放作战已经基本结束,但是新生的人民政权仍然面临着种种严重的威胁,匪患便是其中之一。

      西南地区是蒋介石在大陆最后的根据地,盘踞时间长,渗透力大,人口组成十分复杂。再加上西南地区地形,为据山为王者提供了优越的天然条件,导致西南成为匪患最为活跃的地区。土匪们凭借险山恶水,野岭荒坡,拦劫军车,抢夺钱财,杀人越货,危害四方。

      蒋介石在败退台湾之前,在西南地区遗留了一大批土匪特务,妄图把该地区作为反攻复国的游击根据地,制定了《匪后全面游击办法》,开班了 " 游击干部培训班 ",游干班的学员大多是恶霸地主、旧乡保长、袍哥头子等,负隅顽抗,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妄图东山再起。

      正当全国各族人民为喜获解放而欢欣鼓舞之时,被打倒的反动残余势力并不甘心失败和退出历史舞台,必然要进行垂死挣扎。他们大肆攻城略地,攻击政府机关和地方人民武装,搅乱解放军后方;组织 " 暗杀团 "" 防火队 "" 防毒委员会 ",破坏社会秩序;抗拒征粮,哄抢粮库,散布谣言,混淆视听,挑拨军民关系,制造对立、仇恨情绪;杀害群众及干部,甚至组织大规模土匪暴乱,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新生政权带来极大危害。剿匪已成为西南全面的中心任务,不剿灭土匪,一切无从着手。

      在毛主席的批示下,1950 年 3 月 22 日,邓小平、刘伯承与贺龙联名发布了剿匪布告。邓小平指出,这一任务 " 要比普通的军事斗争复杂与艰苦得多 "," 仍然包括流血和牺牲 ",而且 " 不是打几个冲锋就能解决问题的 "。要取得胜利,不仅需要坚定勇敢,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有策略、有办法。一场大规模的剿匪斗争,就此拉开序幕。

      川南是这场土匪暴乱的重灾区。面对严重的匪乱,中共川南区委员会、川南行政公署、川南军区,在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一元化的领导机制,党领导一切,在党的统一方针下,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各部门、各系统服从并保证贯彻党的方针。川南剿匪坚持积极发动群众,建立剿匪统一战线;坚持 " 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结合 " 的方针;实行 " 首恶必惩、胁从不问、立功受奖 " 的政策,开展 " 围歼股匪 " 和 " 清剿散匪 " 的斗争。


      " 蒋介石的几百万正规军都被我们消灭了,川南的几个土匪算得了什么!" 吴宝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上级党委的决策和指示,带着冲天的豪气,带着满身的硝烟,又投入了这场历时一年的川南剿匪战斗中,同凶残顽固的匪军进行了直接的战斗。

      由于土匪分散,凶险狡猾,又占地险要,致使剿匪工作十分艰苦。他战斗勇敢,不怕吃苦,冲锋在前,在连续作战、缺粮、断水,陷入土匪重围极其恶劣的气候、复杂的敌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顽强的战斗意志,排除了重重困难,在情况复杂、敌我交错的战争中,屡建奇功。

      川南山高林密,便于土匪藏匿。土匪嚣张地凭借峻岭险道和密林河汉神出鬼没。当地群众虽然深受土匪祸害,但又害怕土匪的嚣张气焰,不敢直接站出来反抗,一场场更为艰苦的斗争已在等待着他。在曾瓦子场战斗中,土匪长期盘踞在这山地崎岖、沟壑起伏的川南地区,熟悉道路情况,几个山头翻过后,就跑的无影无踪了。情况紧急,他一天都顾不得吃饭,饥肠辘辘,依然冒着大雨在泥泞的路上奔袭,一气接连翻过了五个山顶。腿脚被磨破,一阵一阵疼得钻心,也顾不得吭一声。

      黑夜沉沉,伸手不见五指,营长命令他去占山顶,他带领同志一鼓作气,打散了敌人,占领了山顶。在部队返城路上遭遇土匪阻击时,夜色漆黑,敌强我弱,视野以外的地形地貌一无所知,潜伏着的匪徒随时就可以包围上来。其他同志都不敢前进了,他却临危不惧,一边高喊着 " 我们要前进,不要怕,坚决消灭敌人 " 的口号,一边一个人沉着的上前去连投了五个炸弹,在他的鼓舞下,又一次以少胜多地打退了敌人,从而保证部队顺利通过。

      在攻打毛家口时,吴宝书分析研究了土匪的活动特点和规律,采用机动灵活的方法,狠狠打击敌人。随时注意着周围景物的变化,警惕着敌人的伏击。上面是烈日照射,底下是热浪滚滚,还要忍受蚊叮虫咬。他觉得人多目标大,只带领崔国平 1 人,越沟壑,穿密林,活捉了土匪 3 人,打伤土匪 2 名,缴获了步枪一支,并乘胜继续追击四面楚歌的敌人。他有一种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在打白合寺时,冲在最前面,不顾一切地追击,活捉了敌人 2 名。打平桥时,他带领了两个同志,猛打猛追,他并说要捉活的,后捉匪 7 人。一场场围剿打击使敌人无安身之处,大大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在斗争中边实践边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经历了无数次生和死的考验,每一次他都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在川南剿匪战斗中,吴宝书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无以计数,经历的艰难险阻更是无法记述,但他毫不畏惧,从容勇对,共缴枪 30 余支,子弹 300 余粒,由于表现突出,战后被西南军区记特等功一次,他的小组被评为模范小组。


      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吴宝书不仅在战场上是一位冲锋陷阵、屡建功勋的战斗英雄,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他一贯互助同志。巴山屏隔川、陕两省,控扼汉水下游和长江中游,路上陡峭坚硬的岩石,让李白感叹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吴宝书是北方人,西南地区进军时,这种陡峭的山路还是头一次走。他主动帮同志扛东西,减轻同志们的负担,尤其在最艰苦的时候。

      很多路段坡度较大,雨后也会变得异常的湿滑,一不小心还容易滑倒。有些地方胆战心惊,不仅陡峭难行,且狭窄异常;有些地方极为危险,踩上去脚下山石纷纷滚落。即使这样,他给孔亮扛炮架,一扛就扛了 15 里;上柴门岭的时候,扛炮扛了 10 余里;在七班机枪组掉队时,他互助扛机枪 30 里多。这样,他前后共扛炮 10 余次,共有 100 多里。路旁边经常就是几十米的深沟或者削滑的山坡,剿匪时冉文周负伤了,他捎回普子场。刘建钧负伤时,大雨如注,又是夜里,他抬送其至约八里路外的龙泉镇。

      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事事、处处、时时都以优秀党员的条件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对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政治责任感。对一些不太成熟、思想上出现了问题的同志,他以情动人,以诚相待,指出不足,春风化雨,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和策略,耐心细致地说服引导,并鼓励继续努力。如刘光银学文化积极性不高,崔国平思想有障碍,他耐心说服并常督促其他同志学文化。特别是对崔国平,他下的功夫最大,花的时间做多,在他的帮助下,崔国平卸下了思想上的包袱,在以后的历次剿匪战斗中身先士卒,勇不可当。

      他一贯遵守政策纪律,并教育同志们严格遵守党和军队的各项政策纪律。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所在的排从来没有发生过违反政策纪律的事情。他视军民团结重于一切,对乡亲秋毫无犯,从没有拿过群众一针一线。有一次,战士徐占斌不小心打碎了老乡的盆子,他马上叫徐赔了老乡,老乡被他们的行为深深感动,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 解放军好!共产党好!" 战闲时,同志们都休息了,他以身作则,亲自给同志们煮饭、烧水、找草、打铺。高山陡峭,悬崖一个接一个,即使行军疲乏,他每次到宿营地都不休息,去做烤饼或作他日的食粮。

      他一贯冲锋在前。冬天要挖河泥,他不怕水冷刺骨,下水用手挖,虎口震裂了,手指酸胀难耐握不上拳头。什么繁重的活都干过了,运土拉车数他拉的最多,每天都拉 28 车以上。同志们累得浑身大汗淋漓,手上也开始起水泡。为激发排里同志的工作热情,他提出与 9 班挑战,使挖河进度大大加快。挖河的生活非常单调、枯燥和乏味,异常艰苦和劳累,休息时他积极协助女干部搞文娱工作,搞一些拉洋片等文化活动,活跃部队的业余生活,提高同志们的情绪。

      他一贯积极发动群众,努力培养积极分子,同群众建立起了水乳交融的关系。土匪们大肆造谣,挑拨群众和解放军的关系;很多群众怕土匪报复,对持观望态度,不敢大胆地起来参加剿匪斗争。每当路过村寨,他都要宣传我党我军政策,粉碎敌人的谣言。他的语言通俗易懂,讲的道理明明白白,每次都吸引了许多老乡围观和倾听,得到了老乡们的一致拥护和高度赞扬。他还领着战士们,帮助群众砍柴、送粪、铺路等,深受群众欢迎,共同谱写了军民鱼水情谊。

      群众对解放军的疑虑逐渐消除了,不少老乡尊称他为 " 吴老师 "。群众基本发动起来了,群众力量在一步步地壮大,对解放军剿匪采取积极支持和拥护的态度的也越来越多,他们更熟悉山里的沟沟坎坎,主动给解放军当向导。赢得了群众,就赢得了胜利,深厚的军民情谊在川南大地上生根开花。

      他在对积极分子或保长宣传时说 " 你们要好好为人民群众干事,政府绝不会埋没你们的功劳的 "。一保长钟少全被他的宣传教育深深感染,主动把他儿子的手枪交出,还数次邀请他给儿童队、妇女队各种会议讲政策、做动员。在部队返城时,钟少全硬要把他的儿子送去参军,并说向吴老师去学习。他一直乐于帮助年轻干部,帮助他们成长,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剿匪发动群众中,他共在界牌乡共培养积极分子二十余人,与川南人民结下了生死厚谊。

      从 1950 年 3 月起,川南军民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并肩作战,经过全年 2300 多次大大小小的剿匪战斗,至年底,共计歼灭土匪 29 万多人,股匪基本肃清,取得了剿匪作战的伟大胜利。

      剿匪斗争的胜利,保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解放了尚未解放的国土,彻底肃清了国民党军队残余,实现了人民渴望已久的团结统一,使新生的人民政权站稳了脚跟;树立了新生红色政权的威信,为恢复和发展社会文化生活做了重要的铺垫,也为征粮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川南剿匪的战火硝烟里,吴宝书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由一名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副班长、班长,并在 1950 年 12 月被评为特等功。

      吴宝书并没有停歇自己前进的脚步,而是与时俱进,不断追求、不断进步,自觉实践党的宗旨,无限忠诚党的事业,矢志不渝地为建设新中国不懈奋斗,做一名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践行者,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

      1952 年 12 月起,吴宝书调入空军工作,开始了新一段的征程。他先后任空军 28 师政治部保卫科助理员、28 师 84 团 3 大队政委、84 大队副政委、84 大队政委、28 师政治部副主任、50 师 148 团政委。

      吴宝书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和发扬着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面对过去取得的成绩,他不骄不躁,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在空军工作的 28 年间,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担任团政委期间,他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注意团结一班人做好工作。他为人正直,作风正派,看问题全面,处理问题细致,工作积极性高,有干劲,具有一定实践工作经验,组织领导能力较强,能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能密切联系群众,因此在干部战士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在患病期间,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带病工作,表现了一名领导干部的高尚情操和敬业精神。1980 年,因医治无效,吴宝书同志在空军北京医院病逝,享年 50 岁。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从剿匪到空军,直到他去世的最后一刻,他为人民服务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他的逝世是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为祖国解放做出突出贡献的时代楷模。

      有些历史永远无法磨灭,有些过去永远无法忘记。川南剿匪战斗改造了旧山河,谱写了新历史,为亿万人民创造了新的生活。剿匪战斗英雄吴宝书同志创造的业绩,至今在川南大地上闪耀着熠熠光辉。随着川南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剿匪英雄的怀念与日俱增。生命是短暂的,但精神是永恒的。他把自己的生命注入了川南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融入为人民造福的伟大事业,在人民群众中获得了永生。



本文选自《他们在这里长眠——河北省英烈纪念园英烈传记》一书。参与" 读英烈事迹 谈励志感想 " 中小学生有奖征文活动,请投稿至邮箱 1024839165@qq.com。投稿时,请注明城市、学校、班级、姓名,并留下联系电话。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