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2018年夏装、秋装采购项目招标公告(05-07)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英烈史料征集启事(03-14)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管理处造价咨询机构入围项目中选公示(03-01)

当前位置:主页 > 红色博览 >

中共容城县委第一任书记——阴一刚

时间:2018-07-30 11:18来源:选自《他们在这里长眠》 作者: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点击: 字体: [ ]

       阴一刚,1908 年生,是河北省容城县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创建者之一、党校建设和政协战线上卓越的领导人。1994 年 6 月 7 日病逝于石家庄。

      在白色恐怖中走上革命道路

      1908 年 2 月,阴一刚出生于河北容城县东牛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父亲是个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因家庭条件好。他六岁开始读书,学习刻苦,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 1923 年夏,他高小毕业后到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一家布店当学徒。由于对经商没有兴趣,半年后就回到家乡。

      1924 年春,他开始在本村小学教书。

      1925 年 1 月,他到容城县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任教。这年四、五月间,中共顺直省委负责人之一的于方舟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住在了白龙两级小学。在于方舟影响下阴一刚阅读了《响导》《中国青年》《列宁政治生活》《中山政治生活》等进步书刊,接受了进步思想,并经于方舟介绍,加入了国民党。

      1927 年 1 月,阴一刚到容城县午方村北校任教。

      1928 年后,国民党新军阀在北平设 " 冀热官产总处 ",在河北北部各县设立官产局,强迫农民购买旗租地,条件甚是苛刻。农民稍有违抗,轻者被鞭打、重者遭关押,广大群众敢怒而不敢言。

      经县党委、县团委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发动一场诣在反对官产局强迫农民够买旗租地的农民斗争。并制定详细、周密的组织计划和斗争策略。成立斗争委员会和行动委员会。斗争委员会的任务是发动群众,负责全面领导,但不直接出面,由阴一刚任总指挥,下设组织、宣传、纠察、交通等股。行动委员会的副总指挥是李文治,负责现场指挥,下面也设组织、宣传、纠察、交通等股。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短短几天内就做好了组织、发动工作。1932 年 1 月 23 日,参加斗争的三千多名群众, 以赶集为名,从四面八方涌入县城,一齐动手,砸了官产局的牌子烧毁了官产局的印章、文契、卷案、执照、地户花名册等。愤怒的群众还痛打了平时作威作福的官产局长王国璋。王国璋及其随员逃到了北平。三月初,反动当局又派到容城一个蔡姓的任官产局长,但农民不再购买旗地, 官产局也不敢再强迫群众购买。官产局遂名存实亡,难以维持,只好草草撤摊。

      1929 年春,共产党员刘通庸 ( 原名刘传中 ) 到容城县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当校长,阴一刚等进步青年主动接近他。经刘通庸推荐,他又阅读了《资本主义解剖》《社会科学概论》《共产主义 ABC》等一批进步书籍和进步小说。在刘通庸的影响下,阴一刚的思想进一步发生了变化,认识到只有参加共产党进行革命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1929 年夏天,他毅然退出国民党。在乡村小学和容城县通俗讲演所工作时,白色恐怖日益加剧,工作环境也极端残酷。他不顾个人安危,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的理论、一边利用工作之便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与李岐山、王永定等人油印了署名 " 容城县共产主义小组的小册子 "《告穷朋友书 ) ,散发给一些小学教师和附近农民,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理。

      1930 年四、五月间,由阴一刚同志牵头和容城县东关小学教员张绍堂、东牛村小学教师刘吉昌等人发起并组织了 " 革命文艺研究会 "。34 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大家一致推举阴一刚任该会主任委员。" 革命文艺研究会 " 的政治主张是:反对国民党、拥护共产党。该会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大量阅读社会科学书籍和进步小说,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革命思想,宣传和团结人民群众。" 革命文艺研究会 " 的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一批青年的革命热情,促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并团结了周围的农民群众,为容城县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1931 年 4 月,经在安新县西马村教书的李子英 ( 李昭 ) 介绍,保定共青团特委负责人陆治国到容城县进行革命活动。1931 年经陆治国介绍,阴一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在陆治国的直接领导下,阴一刚等以 " 革命文艺研究会 " 为基础,协助陆治国发展了容城县第一批共青团员,成立了中共共青团县委,刘吉昌为团县委书记。之后,陆治国介绍阴一刚到保定市和中共保定特委书记贾振峰直接联系。贾振峰给他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组织情况和在白色恐怖环境下党的工作方法后。认为容城县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就派阴一刚回容城开展党的工作,适建立中共容城县委。

      回县后,他首先发展了王有定、陈志新、阴子光等第一批共产党员。1931 年农历四月下旬。在阴一刚家里招开了容城县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共容城县委,选举阴一刚任中共容城县委第一任书记。

      由于前几年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县委建立之后,一面发展、壮大组织,一面开展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很快发展了胡兆荣、赵洁轩、文焕章等第二批党员,1931 年暑假后,又陆续发展了李清廉、蔡希琛、冯文荃等第三批党员。

      不但如此,阴一刚领导下的容城县委在发展党、团组织的同时,还在知识分子中建立党的外围组织 " 反帝大同盟 ",在农民中组织了 " 赤卫队 "。阴一刚兼任 " 反帝大同盟 " 主席。为了更进一步开展革命工作打下了牢固基础。

      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容城县反动当局的恐慌,县教育局局长李世英、乡村师范校长李奉先、县立高小校长孙法先等人开始对革命活动进行镇压,对进步人士变本加厉地进行迫害。他们斥责并辞退进步教师,搜查学生宿舍,焚毁大批进步书籍和左翼小说。县委考虑,对这股反动势力必须扫除,否则,党所领导的革命活动在容城县就难以推动。

      1931 年 7 月,阴一刚召开党、团联席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在充分估计了敌我力量之后,研究出了新形势下的斗争方法,决定采取 " 先砍蛇尾,后斩蛇头 " 的斗争策略,发动教师和学生进行一次反对反动教育局局长和两校校长的青年运动。首先发动组织县师范学校的学生罢课,反对该校校长李奉先;两天之后,又组织发动了县高小的学生罢课,反对该校校长孙法先;到第五天,发动全县范围内大部分学生教师进县城与城内两校学生合并,共同反对县教育局局长李士英。师生团结一心,游行示威,高呼口号,声势浩大。向县政府请愿,要求撤销李士英等人的职务。急得李士英首尾不能相顾。结果李士英、李奉先在五日内先后被撤职,孙法先也垮了台。李士英下台后,调保定第二师范毕业的进步青年李文治任教育局局长,阴一刚任县督学,杨雅彭当文牍。这次运动的胜利,大大鼓舞了群众士气。

      1931 年秋末冬初,由于少数骨干党员的自动脱党,县委不得不进行改组。改组后,县委书记仍由阴一刚担任,宣传改为任凤翙,组织改为阴纪明,交通仍是李岐山。此时阴一刚的公开职业是县教育局督学。

      1932 年夏秋之交,中共保定特委来人,传达上级精神:提拔农工干部。因此,县委书记改为阴纪明,他的公开职业是国民党县党部的工友。阴一刚同志任组织、宣传、交通不变。团县委书记改由李昭同志担任。

      当时,各县的盐店属于盐商的领地,盐专卖,盐商对待人民非常专横,盐里掺水掺土,还缺斤少两,衣民群众对官盐店非常愤恨。

      1932 年 7 月,县委领导东丰乡人民一举砸了民愤最大的白沟河盐店。群众涌进盐店,分了盐,也分盐店的钱,群众非常高兴。这次砸白沟河盐店斗争的胜利,不仅鼓舞了容城县人民,而且雄县、新城县(今高碑店市)的群众也受到很大鼓舞。

      砸官盐店之后,因反动当局迫害,阴一刚在教育局县督学的公职被免。秋天,他到西牛村小学任教,同时、中共保定特委根据当时情况,指示县委改组,改组后,县委书记仍由阴一刚担任,其他不变。

      1932 年冬,县委根据特委的指示,进行组织整顿,县委成员们首先分头到已建立起党组织的村庄,找负责同志谈话,如开党员会,统一党员的思想和认识,落实组织建设。接着阴一刚在他任教的西牛村开办了农民夜校,通过夜校广泛宣传革命理论和党的主张,发展了大批赤色群众,逐步地发展了一些农民成份的共产党员,并在该村建立了党组织。党员在西牛一带非常活跃,影响很大。

      1933 年 2 月,原县委书记阴纪明被捕,在国民党县党部反动头子孔彩山的威胁、利诱下,阴纪明自首叛变。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在容城县大肆抓捕共产党人。使容城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建党初期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坚定地树立了共产党在容城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威信,锻炼了群众,培养了一些党的基层干部,为容城县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基础。到抗日战争初期,又恢复了党的组织,领导全县人民进行英勇的抗日斗争。

      1933 年四五月间,反动的河北省政府在全省下通令,通辑阴一刚、李子英等 10 人。在群众的掩护下,阴一刚几次脱险。为保存革命力量,组织上调他到保定特委,但在途中却与上级组织失去了联系,阴一刚不得已,开始了,政治流亡生活。他历尽艰辛,先后到过天津、汉沽等地。在流亡中,他也没有忘记革命宣传工作中很快他就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

      奔赴延安、宣传抗战

      " 七七事变 " 后,经梁蔼然同志介绍 ( 梁是容城人,双十二事变时,他任杨虎城将军的交通科长,与周恩来、叶剑英接触很多。 ) 阴 -- 刚来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又经伍云甫介绍,考上了陕北公学。11 月 1 日,设在延安的陕北公学开学,毛泽东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师生们深受鼓舞。

      1938 年 2 月,作为陕北公学的第一期毕业生,阴一刚被分配到八路留守兵团,3 月初到陕甘宁边区三分区八路军警备一团工作。阴一刚题诗以明志, 表明了他在陕北公学学习之后,奔赴前线杀敌的决心。他在《三边道上》一诗中写道:

      山道崎岖行路难,扬鞭跃马过陕边。

      军民厉兵皆震怒,杀退倭贼靖中原。


      在警备区,他担任政治处的文化教员。为了便于战士学习,自办了团政治部的小报,还编写了适合战士用的文化课本。当时条件非常艰苦,阴一刚就和其他同志一起,用较原始的办法,石印教材,教学效果很好。

      1939 年 4 月,阴一刚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 第五期 ) ,毕业后,在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任政治教员。

      1940 年秋,阴一刚参加了吴玉章同志组织的新文字协会,并被选为新文字协会的理事。继后,阴一刚又参加了吴玉章开办的拉丁俱乐部,吴老、胡乔木等同志常到该俱乐部讲学。

      1941 年秋、阴一刚和李放用新文字合写了《红军长征的故事》。1942 年春,由延安新华书店正式出版 . 这期间,他曾任留守兵团政治部马列主义研究会秘书、直属政治处宣教股长、卫生部学委会副主任兼秘书处主任。

      1943 年 9 月他被调到三边分区警三旅教导队任政治教员。这一时期,阴一刚结合自己的工作,认真、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政治理论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宣传、提高八路军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做出了积极的、显著的贡献,也为他以后担负理论教育工作和领导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与创建省委党校

      日本投降后,阴一刚回到华北冀中区工作,任冀中区委党校教务主任兼党总支书记。

      1948 年 1 月任华北永茂公司监委兼总支书记。

      1948 年 6 月阴一刚又调回冀中党校任副校长兼总支书记。校长由林铁同志兼任。

      1948 年 11 月保定市解放,不久华北完全解放。经原华北人民政府和中共中央批准,河北省和河北省委相继成立、省政府和省委机关社在保定市。从此,河北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河北入民面临着土地改革,恢复工农生产发展经济,建设新生活的艰巨任务。

      1949 年 8 月 1 日正式成立河北省党校。党校由原冀中、冀南、冀东三个区委党校合并而成,校址设在保定市。第一任校长由省委书记林铁兼任,赵一民、阴一刚为副校长。同时赵一民兼任书记,阴一刚任副书记。

      省委党校成立后,为了防止三个区委党校合并后可能发生的某些不协调现象,校党委于 1949 年 10 月 26 日做出了《关于加强团结,努力学习,提高工作效能的决定》。《决定》公布后,党委成员身体力行,带头执行。阴一刚和其他领导同志经常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了解情况,带头坚持早晨业余学习理论,亲自讲课、解答问题。全校很快形成了团结协作,勤奋工作、刻苦学习的风气,保证了培训任务的完成。

      党校建校初期,没有专职教学人员,基本上属于培训性质。一般是党政首长和校领导上大课或做大报告。再组织学员讨论。阴一刚等同志也担任了一定的教学任务。在为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经济、培养干部队伍,在为党校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1954 年阴一刚调保定市,任市委第二书记。第二年任保定市委书记兼保定市兵役局政委、市政协主席。1956 年 7 月,阴一刚出席了中共河北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并参加了主席团。在这届大会上,他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和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候补代表。

      1956 年,在省委的领导下,阴一刚和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其他领导同志一起,领导全市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保定人民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956 年 8 月,阴一刚调回河北省委党校。10 月通过全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省委党校新的党委会。阴一刚任书记。同月,经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省委书记处书记马国瑞不再兼任校长,由校党委书记阴一刚兼任校长。这是河北省委党校建校以来唯一一次由在校主持日常工作的领导担任校长职务。此后,直至党校在 " 文革 " 中被撤销,他的任职未再变动。省委党校初期没有专职教师,为了胜任不断加重的培训任务,阴一刚任职期间,校党委、校委会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校党委明确提出了培养和提高教学干部水平的根本措施是坚持以实践锻炼和进修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1957 年至 1966 年,校党委先后 5 次组织教职工下乡参加基层工作和劳动锻炼。党校教学人员还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努力使教学同当时的形势,任务紧密结合。同时,校党委要求每个教学人员在一定时间内普遍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以编写教材为中心,研究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提高理论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上,领导教师们共同整理教学资料九种,写出论文 46 篇。其中有哲学教研室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共党史教研室全体人员参加,由阴一刚任编委委员,编办室主任,直接主持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党史资料初编》,于 1962 年印出。

      由于校党委始终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素质,使党校逐步造就了一支政治思想好、理论水平高、党性强,有生气的教师队伍和一支能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勤勤恳恳工作的教工队伍。

      1958 年 8 月阴一刚当选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在阴一刚任党委书记兼校长期间(至 " 文革 " 前)和领导班子一起率领全体教职工承担多种培训任务,举办多种培训班,如初级班,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师资班,干部理论班,二年制的马列主义理论研究班,高干自修班等。圆满的完成了党中央和省委交给的提高干部队伍理论与思想水平的任务。

      1961 年 8 月,遵照党中央关于创办 " 抗大 " 式政治学校、迅速为农村培训一批有知识、有政策水平的青年干部的指示,河北省成立了 " 河北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学院 "。总院长由省长刘子厚兼任,阴一刚任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1962 年 4 月 2 日,建设学院举行毕业典礼,1154 位学员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提高了政策水平,坚定了扎根农村的决心,准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出了自己毕生力量。毕业后,他们愉快的奔赴河北各地农业第一线,为河北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充实了新生力量。

      从 1961 年 11 月至 1963 年 12 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及省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的计划,省委党校连续举办了八期干部轮训班,总共轮训了干部 2792 人 学员有县委书记及相当于这一职务的省、地、市级以上的党员干部,还有部分军队校级以上的军官,大厂矿领导干部及大专院校党委书记、校长、系主任等。阴一刚同志兼任每期培训班的党总支书记,他经常亲自授课,每期开班时做动员报告,结业时亲自作总结。通过轮训,明显的提高了我省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阴一刚在领导省委党校十年间,能率领一班人完成繁重的培训任务,与他本人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坚持原则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阴一刚只有小学毕业的文化基础,但他离开学校后,从没停止过学习,对文学、历史、政治、书法等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参加革命以后特别注重学习革命的理论,特别是坚持读马列的经典原著。到省委党校后,阴一刚更加刻苦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在校党委要求教职工加强自学的同时,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并紧密联系实际进行研究工作。这是他学习方面的突出特点和优良习惯,且保持终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党中央的几个文件中曾有过 " 半无产阶级也是领导阶级 " 的提法。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反复考虑,阴一刚和罗云路 ( 当时任总支书记和党校教务处处长 ) 给党中央写信,提出了 " 半工人阶级不是领导阶级,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 的重要意见。并进行了翔实的理论阐述。这厂意见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毛主席在 1951 年 12 月 15 日给刘少奇同志的信中说 ( 刘少奇当时在杭州 ) :" 据安子文、胡乔木等同志说,像河北党校阴一刚等来信那样表示不同意半工人阶级也是领导阶级的人,尚有许多,许多地方整党中都提出了问题,而这种提议是有理由的,现在不能不改正整党决议草案中的那种提法。此事现已陷于被动,只有改正才能恢复主动。现将电文一件,安子文报告一件,河北党校阴一刚等来信一件,送你审阅,征求你的意见 -----" ( 摘自《毛泽东书信选集》427 页,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12 月第一版 ) 。中共中央 12 月向全党发出了《关于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修正指示》,从而澄清了这一涉及党的性质的重大理论问题。

      阴一刚担任领导职务后,上级给他配有专职秘书。他始终不忘延安抗大时期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精神,他所有的讲话稿,讲课稿都是自己动手写作,从不让秘书代劳。

      阴一刚任副校长、校长后,除了在培训班开学、结业式上讲话及一些大报告外,他还曾多次担任辩证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的讲课任务在多次讲授的讲稿基础上,他编写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1955 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普及马列主义、宣传毛泽东思想做出了贡献。

      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 文革 " 期间,阴一刚蒙受冤屈、遭受迫害达十二年之久,但最使他痛心的是十六七年辛勤建设、培植起来的省委党校在浩劫中被撤销。校舍易主,设备、图书资料完全流失,一支经过多年培养组建起来的教职工队伍星散各地,一个健全的理论基地荡然无存。即使如此,阴一刚也没有对党失去信心,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锻炼身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以饱满的整治热情,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以 70 岁高龄担任省党校顾问,为我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1980 年 2 月 7 日,在政协河北省第四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阴一刚当选为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此时,阴一刚同志已是七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了。当时政协河北省第四届委员会正直成立之初,各级地方政协也正在恢复之中,社会上一些人由于受 " 左 " 的错误思想影响较深,对人民政协工作存有不正确的看法,影响并干扰了政协工作的进行。针对这种情况,阴一刚在政协机关干部会议上提出:想要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我们自己必须对政协工作有个正确的认识,只有依靠政协全体人员的一直努力,才能扭转人们对政协工作的错误认识,发挥出统一战线组织的团结、监督作用。

       为了尽快的恢复和发展政协工作,阴一刚同志上任之初认真学习了党在新时期政协工作的指导思想。他不顾年老体衰,先后到天津、北京、保定、秦皇岛等地考察,多次走访老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知名人士,虚心请教,征求他们对目前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在新时期各级政协应该是先恢复后发展,先工作后规范的工作思路。

       他多次向省委领导同志汇报,使他们充分了解各级政协的现状、职能及作用。在省委的重视下,全省各级政协的工作很快恢复起来。同时,在省政协机关内部健全机构,明确职责范围。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阴一刚同志提议并亲自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一、省政协与地方政协的联系制度;二、省政协与省政协委员的联系制度;三、在省会的政协委员的学习制度;四、省政协主席碰头会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有力的推动了各级政协的恢复和省政协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阴一刚在担任省政协副主席期间,不但积极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出了贡献。而且也抢救了大量的文史资料,从 1980 年 2 月他担任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到他 1983 年 12 月离休,率领文史资料办公室同事一起,共征集文史资料 1326 篇,计 1000 余万字,共编辑了 10 期《河北文史资料选辑》,为河北省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奠定了基础。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