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2018年夏装、秋装采购项目招标公告(05-07)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英烈史料征集启事(03-14)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管理处造价咨询机构入围项目中选公示(03-01)

当前位置:主页 > 红色博览 >

献身事业 德范长存——杨争平

时间:2018-09-03 08:37来源:选自《他们在这里长眠》 作者: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点击: 字体: [ ]

      杨争平,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1951年9月出生,1971年1月入伍,1973年1月入党。1981年调入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二建设公司工作(以下简称"十二化建"),历任组织部干事,党委工作部副主任,组织部部长,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九十年代走上公司领导岗位后,她锐意创新、坚持改革,在企业效益日益下滑的情况下,始终与企业员工战斗在一起,兢兢业业、同舟共济。在公司改革、企业各种矛盾激化的"浪尖"上,2002年10月22日,在办公室突然遭遇持刀歹徒行凶,不幸因公牺牲。 2004年7月,杨争平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同年12月13日,中共石家庄市委做出决定,追授杨争平"石家庄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出身革命家庭却没有"骄娇"二气

      杨争平1951年出生于一个革命世家。她的爷爷杨森烈士,《王若飞在狱中》一书曾记录了他的事迹。他支持儿子参加革命,并自觉担当起党的早期领导人王若飞的狱外联络员。后来他被叛徒出卖,惨遭日本人杀害。少年时期的争平从父亲那里听到过关于爷爷的革命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杨争平的父亲杨叶澎1932年在高中时期参加革命并入党,在校期间他在一次进步学生的活动中被捕。在狱中结识了革命先辈王若飞,进一步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出狱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期间曾担任绥东地区专员、绥西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绥蒙军区副司令员、绥远军区副政委。他参加过百团大战和平津战役,参与了和平解放绥远的领导工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叶澎由原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调任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党委书记兼经理,筹建和领导南京化学工业公司逐步发展为集生产、建设、科研、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化工基地,为新中国化工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杨叶澎后任化工部副部长,在"文革"中被打倒。在经受长期审查、没有恢复职务的困难条件下,他忍辱负重,为我国第一批引进十三套大化肥和乙烯石油化工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彻底平反后担任化工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争平的母亲田秀英1938年入党,1945年担任集宁县(今集宁区)妇联主任,五、六十年代曾任南化公司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父亲和母亲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从不允许子女搞特殊化,时常鼓励孩子们努力为国家做贡献,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得益于幼年良好的家教和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培养,杨争平自小就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勤奋学习,品质优秀。她曾经就读于具有光荣传统的北京八一学校和著名的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接受全面的素质教育。她和老师、同学们相处得非常友好融洽,不仅刻苦学习,还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是学校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搞特殊化"这一信条延续了她的一生。后期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纪委书记胡永昌同志在十二化建考察干部时说:"争平工作认真、平易近人,没有骄娇二气,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子女。"

      1968年12月,杨争平与姐姐杨永平挥别风雪中的父母,从北京奔赴一个太行山深处的偏远村庄——山西繁峙县华岩大队下乡插队。冬天寒冷得眉毛都结了霜,夏天身边总有蚊子、跳蚤、臭虫,杨争平身上被跳蚤咬了很多疙瘩,又变成水泡、流黄水,刺痒难忍。年仅17岁的杨争平却从未叫一声苦,她的脑海时常浮现出父亲平淡讲述中那些惊心动魄、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她虚心向社员学习干农活、养猪,一起参加宣传演出,在艰苦劳动生活中磨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姐妹两人被当地誉为"模范知青红姐妹",她们的事迹曾在当地广播中宣传。

      1971年1月,杨争平参军入伍,来到石家庄,成了一名某通信部队的战士。她努力学习军事通信技术,野外线路维护,登高爬杆一点儿也不畏惧。她还参加北京十三陵水库女兵武装泅渡集训和表演,各项工作走在前面。杨争平在生活中处处向雷锋学习:她把自己辛苦攒下的津贴送给家庭生活困难的战友田桂英;她曾担任驻地某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给学生们讲雷锋的故事,深受师生赞扬。入伍仅两年,杨争平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班长。所在营、连把她当做好苗子培养,多次申报提干,但上级机关政审通不过。"文革"中父亲杨叶澎被打倒,后来虽然恢复了党组织生活,但只使用、没复职,对他的历史审查未做结论。杨争平也受到牵连。虽然她表现优秀,多次受到嘉奖,连续三年老兵复员前教导员都亲自挽留杨争平继续留队,但上级机关对提干的审查屡次通不过,基层领导也无能为力。即使这样,杨争平还是在军队中寻找到了父母历经坎坷而意志弥坚的力量源泉。命运对杨争平并不公平,但她活得很有尊严。

      杨争平1976年从部队复员,在河北省电话机厂当工人,后来担任班组长,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革命的家庭、良好的教育、农村、部队和工厂的锻炼,塑造了杨争平的人格, 成就了她的正直与勇敢,历练了她内心的纯净与刚强。

     "有两样东西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1981年3月,不满30岁的杨争平调入十二化建工作。她从一名普通的组织部干事干起,刻苦学习、爱岗敬业、锐意进取。

     1983年,杨争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当年的那场选拔考试引人瞩目,公司报名者逾百,顺利通过考试者仅4人,杨争平就是其中之一。优秀始于一种觉悟和对知识本身的渴求。所以杨争平的深造,绝不是通常意义的"镀金"。在河北师大学习期间,杨争平常常是课间休息也难得放松一下,总有一大堆问题要与老师探讨。她不仅仿佛回到了在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刻苦读书的日子,要让大学这朵迟到的梦想之花开得更绚烂一些,更因为她已隐约感觉到,在未来的中国,必将是对每一个人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进行持续挑战的时代。

      学成归来,杨争平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先后担任党委工作部副主任、组织部部长,90年代后期进入公司领导层,担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她以"求知、求实"的信念主张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走出去,换思想换观念,换思路换眼光。她引进了北京城建集团和海尔集团的先进管理经验,组织两级班子学习A管理模式和优秀企业家马恩华的事迹。为不断提高全员素质,杨争平连续几年组织党员干部培训班,亲自备课授课。在公司效益滑坡的情况下,她千方百计为公司各个部门配备了微机,为积极推进现代化管理打下基础。

      学习开拓了她的视野,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在杨争平的主持下,公司建立和健全了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党员干部考核办法,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日后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同时,她还探索出效能监察管理与经营生产相结合的一条新路子(该成果曾获部级奖),不仅规范了管理程序,还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在河北师大的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上,杨争平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活一辈子,有两样东西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一是信仰,二是学习"。求知、求实正如她执着于真理,成为她一生的信念,贯穿在她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创新、锐意改革,都来源于她长期不懈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总结。

      "杨书记给了我重生的信心!"

      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杨争平正是把一颗博大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她深爱的职工和她眷恋的企业。

      杨争平每年下基层的日子要占到半年以上。每到一个单位,她都要与班子的每个成员倾心长谈,常常至深夜。她走遍每一个基层企业和工人们拉家常,了解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许多基层党员干部和普通工人,就这样成了她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而杨争平也成了公司人所共知的"活档案"。她能叫出上千名职工的名字,说出他们的家庭状况。多少年来,这一切已经成为她一种自然的生活态度。

      杨争平善于与人打交道,交工人朋友,了解基层情况。有一次她下班回来很晚,赶到火车站换乘107路公交汽车时,末班车已过。丈夫埋怨她回来得晚,饭菜都凉了,担心她出了什么事。她却说:"出办公楼时遇见刚从外地施工一线回来的同志,他们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很不容易,他们愿意和我多谈一会儿,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回家,冷了他们的心呢? "

公司有一位老职工,身患癌症无力支付医药费,还不愿拖累儿女,就打定主意在家坐等死神的降临。杨争平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从家里拿出从工资中积攒的2000元钱去劝慰老人,并招呼左邻右舍,用一把椅子硬是将老人抬进了医院。老人感动得涕泪纵横:"活着多好啊,活着能体会好人给我的温暖……"

      2001年,一名基层工人因患乳腺癌入院,爱人照顾她输液、化疗,儿子正在上高中,家庭一度濒临瘫痪,她被病魔折磨得也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当杨争平知道后,亲自到她家中探望、问寒问暖,鼓励她坚持化疗:"你不是为自己活着,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每天早上她都能接到杨争平打来的电话,给她精神上很大的安慰。在杨整平的关怀开导下,她鼓足勇气活了下来,儿子也考上了大学。后来她每每说起这段经历,都难掩激动之情:"每当想起杨书记的话,好像她就在我的面前,使我这个癌症患者在与死神搏斗中活了过来,我们全家都感谢杨书记给了我重生的信心。"

      公司有一名优秀焊工,参加全国化工系统大比武得了名次,名声大了,一些企业就想高薪挖走他。杨争平曾"三顾茅庐",并将他调往公司的重点工程项目发挥才干,最终他留下来了,还在施工点上给杨争平写来一封感人至深的长信。他说:"我想走,是因为家里需要更多的钱;而我留,是因为我发现了有一种比钱更值得珍惜的东西……"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每年她走访的特困、劳模、标兵和离退休职工逾百户。没有人能数得清她谈过多少次话,解决了职工多少件诸如离婚、再就业、孩子入托困难等问题,又留住了多少骨干。也没有人能够统计清,她用自己的工资悄悄资助了多少人。

      托门子,找关系,这是杨争平平生最痛恨的事情。可为了公司6000多名职工的生计,她把家里弄得"草木皆兵",一次次请求全家人四处活动,为公司牵线搭桥找项目。1998年10月,杨争平携古稀之年的母亲到她父母曾经工作过的南化。面对热情的南化人,母亲作为老领导欲语又止:"老南化人都知道的,我与争平的爸一向深恶痛绝走后门。但这一次请你们救救十二化建,他们太困难啦。"不久,十二化建承揽了南化的一个改扩建项目,而老人南京之行的往返车票硬是被杨争平"扣住",坚决不让公司报销。

      "企业陷入困境就更不能走了"

      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由来已久,至世纪之交几近惨烈。有着40年历史、一度红火的十二化建也跌入低谷,成为一个特困企业。职工的医药、养老等各种费用皆无法兑现,加之大批职工下岗,使得企业各种矛盾激化。在这个大变革时期,身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群众威信极高的杨争平被推上了兼管人事的公司领导位置。这是个火山口,但杨争平迎着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第一线。面对企业日益严峻的经营形势,杨争平实际上在做一次全力拯救,她不能退却。

      杨争平决定在效益滑坡的单位与企业同舟共济,虽然她有太多拒绝的理由: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她患有"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还有令她头晕目眩的颈椎病。她曾告诉姐姐杨永平,颈椎病严重时,中午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头向下倒立一阵,以缓解脑供血不足。对她多病的身体家里人深感不安。母亲来石家庄,看到女儿工作极其繁忙,而生活却极其清苦,午饭常常是一根黄瓜或一个西红柿和一个烧饼。大姐从日本回来,让妹妹提前退休,帮助打理自己在北京的生意,还可以照顾母亲和在北京工作的儿子谷岩。杨争平却说:"企业陷入困境就更不能走了,我不能对不起职工呀……"

      杨争平仍然平静地工作在她的岗位上,这也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被她带动坚守下来,2001年3月,顾洪刚在她的感召下,多少带有一点"临危受命"的悲壮出任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此前,杨书记曾与他作过长达4小时的谈话。顾洪刚被深深地打动了: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不能辜负杨书记的一片苦心啊。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围绕杨争平先后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前任党委书记退休,经过民意测评和谈话,中化总公司领导经考核拟定,呼声最高得票最多的杨杨争平继任。正式谈话时,杨争平坦言:"企业正处在非常困难时期,经营工作是企业解困的关键。所以应选拔更年轻、有魄力、擅长经营管理的硬肩膀担此重任。"领导起初没接受,杨争平几次打电话据理力争,反复说明自己意见,并表示自己愿意在副手位置上协助那位同志的工作。总公司最终采纳了她的建议。第二件是,在公司召开的党的八次代表大会上,杨争平以高票再次当选为公司党委、纪委委员。而此前,杨争平曾书面提出,因年龄和身体的原因,不再进入新一届党委班子,把岗位留给年轻干部。但职工们不干,他们再次用选票将杨争平推到了前台,杨争平以党的利益为重,服从了组织决定。为了不怠慢职工的信任,她像一只陀螺高速旋转下去。

      在改革浪尖上,她像一个"消防员"一样,每天奔波处理矛盾。因为子弟学校发不出工资,教师罢课;因为几名职工因住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砸了门锁,强行搬进了老干部活动室;因为下岗的要工作,在岗的要报销各种费用……工会副主席李玉秀曾心痛地劝她:"杨大姐,那么多人找你,你该见缝插针躲一躲呀。不然会累吐血的。"李玉秀劝归劝,但她深知杨争平的为人,她绝不会下推责任,更不会上交矛盾,她连中午一个多小时的午休也搭上了。每当李玉秀看到杨争平干裂的嘴唇,心里就难过极了,便劝杨争平多喝些水。此时的杨争平总是疲惫地笑笑:"多喝水就要多上厕所,我哪能把职工晾在办公室坐冷板凳?"矛盾无法全部解决,杨争平开始接到半夜打来的威胁电话,她并没有被吓回去,仍平静地履行着她作为企业一员的职责,与她深爱的企业职工肩并肩,战斗在第一线。

      党员干部最起码的标准是廉洁奉公,坚持原则

      杨争平做人透明,作风正派,她的部下不必考虑复杂的人事关系,即使是上下级关系。杨争平认为一个党员干部最起码的标准是:廉洁奉公,坚持原则。这个没有一丝一毫弹性的标准,贯穿了她的人生。

      按"常规",下基层的机关干部到分布全国各地的施工点,吃点、拿点,工作之余走走风景点,是公开的秘密。但杨争平有叫人折服的"三不原则":不接受吃请,不接受旅游,不接受任何礼品。在这点上,杨争平从未破过例。有一次赴贵州施工点出差,在贵州武警总队工作的小叔子想请嫂子到黄果树瀑布看看,杨争平也以"时间不允许"为由谢绝了。每当看到在施工现场简易的食堂里,杨争平拿着饭盒排队买饭,一些职工会围过来动情地对她说:"杨书记,我们愿意自己凑钱请你上饭馆,也愿意凑钱让你去旅游景点放松一下……"这时的杨争平,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事后她总是对同行的人感叹:"我们的职工们是多么善良呀,而我们究竟又为他们做了多少?"

      杨争平对工作苦累毫不在意,使她感到痛苦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担任公司领导后,广大职工寄予厚望,甚至有些人把她当作良心和正义的化身。但是毕竟不是生活在理想环境中,她的工作受到各种矛盾制约和条件限制,有些时候还不能惩恶扬善、伸张正义,有些困难还无法解决。不明真相的同志责备她,有些事根本无法解释。愧对广大职工的信任,使她十分痛苦。二是为了坚持原则、主持公道、维护正义,有时候难免要得罪一些人,特别是有些比较熟悉、关系不错、对她曾有帮助甚至曾领导过她的同志,说她不近人情。这其中的痛苦,杨争平从不与外人语,偶尔在家里与丈夫聊天甚至委屈得掉泪。杨争平说:知恩应该图报,她对这些曾经给自己实际帮助的同志十分感激,但她不愿以牺牲原则、牺牲更多人的利益为交换,只能默默承受这些同志对她的误解和责难。她的公公是位曾经担任过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正军职离休干部,得知这些情况,专门手书赠送她条幅"心底无私天地宽",以开导、鼓励她。杨争平没有辜负老一辈的期望,她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杨争平看来,做一个至清至纯的人,原本是一个人立世的起码标准。她每月给北京的母亲写一封信,从来都是自己掏钱购买的信笺信封和邮票;每星期给母亲打一个长途,也从不利用办公室的电话。她家距离化建公司很远,企业派出轿车接送,然而她拒绝了,她说:"企业这么困难,节省一点是一点",于是除有紧急活动,仍然每天早晚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

      无情未必真豪杰

      杨争平是位好妻子。她与丈夫谷民援两家的父母是老战友,杨争平奉父母之命探望叔叔阿姨时遇到了谷民援,两人初次相见留下很好的印象,两年后志同道合的两人建立了恋爱关系。谷民援大学毕业后两人不在一地,杨争平给他写信,叮咛鼓励恋人不要因她分散精力,而要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结婚后两人经常一起散步,交谈国家大事、工作情况和家庭琐事。她劝慰丈夫既要保持正直、认真的思想作风,又要讲究方法、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杨争平勤劳善良,周到体贴,把做家务当作乐趣。丈夫几次提出要像邻居那样请保洁公司来擦玻璃,她不同意,坚持要自己动手。洗衣服漂洗用过的水还要利用来冲厕所或涮墩布擦地。所住单元的公共楼梯,她每周擦一次。家里的一切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勤俭持家,把小家收拾得整洁而温馨,细致地照料家人,亲朋好友都对她赞不绝口。

      杨争平是位好母亲,她对儿子谷岩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高考前谷岩患了心肌炎,按照医生的说法,应该休学一年治疗,但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他不但没有掉队,反而成绩名列前茅,令老师和同学都感到十分惊讶,而杨争平的付出是巨大的,每天下了班她都要赶回家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医院,晚上还要陪床照顾儿子服药。病愈后,谷岩开始更加刻苦地学习,杨争平为了节约儿子的时间,每天都会把水和削好的水果送到他的书桌上。在高考的几天中,杨争平专门请探亲假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酷暑中,她不辞劳苦跑遍了打算报考的所有大学,带回第一手资料。平时她对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也抓得很紧,经常与儿子的班主任老师交流。病愈后儿子身体逐步恢复,学习成绩稳步提高,1997年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上大学以后,杨争平每周都会打电话给儿子了解情况,叮嘱儿子注意身体,努力学习。

       杨争平是好女儿、好儿媳。她出差去北京,白天忙公务,晚上顺便回娘家,哪怕只有几个小时,也要一边与妈妈说话,一边帮助料理家务。她细心周到,为妈妈洗头洗澡、收拾衣物,分类放置,怕妈妈忘记了找不到,还要在每个柜橱里都写明清单。忙完这一切,即使再晚再累,也要当天回到石家庄,不耽误第二天上班。2002年5、6月间,杨争平母亲来石家庄家里住了一个月,临走前对谷民援说,我在美国和日本的女儿家里都住过了,与她们相比,你们家条件最差,但是我感觉最好,因为争平最会照顾我。公公因病住医院时,杨争平因距离远、工作忙,就利用星期日去医院照顾,换其他人休息。她去时总要带上精心做好的饭菜。每次去老人都很高兴,不仅饭菜可口,和杨争平聊天心情也很舒畅。杨争平每周在约定的时间都会打电话给母亲,她牺牲后,每到她来电话的那个时间老母亲都黯然落泪。杨争平身边的同事和亲属,都公认杨争平待人亲切自然、热情周到,对她十分钦佩,赞不绝口。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杨争平是在企业效益已经出现下滑势头时走上公司领导岗位的,因此几乎没有享受过什么"好处",但是她仍保持了旺盛的求知欲。由于企业处于困境,压缩了订阅的报刊,她就利用业余时间到丈夫的办公室翻阅报纸,尤其注意学习研究有关企业管理的向题。她对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对话、访谈、调查类节目非常关注,并向丈夫请教计算机操作和上网。牺牲前不久,她还利用上网搜集到的资料,撰写了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论文。杨争平家距离化建公司很远,每天早晚乘坐公共汽车要走两个小时,她觉得把时间浪费在路上太可惜,就带上随身听利用坐车时间学习英语,既充分利用了时间,又解决了路途枯燥。有时因过于专心思考,以至于坐过了站。杨争平牺牲时,随身小包里还装着随身听和英语教材、磁带。

      在工作和生活中,杨争平都是个很认真的人。她工作中整理了上百本字迹工整的工作笔记,这正是她对待工作的一个缩影。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她得了颈椎病,经常折磨得她痛苦异常,家人及好友心疼她,总劝她对公事不要太认真,但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杨争平是一个简单朴素、品格高尚的人。她分管企业科协工作时成绩突出,受邀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嘉陵杯"第二届全国企业科协创业奖表彰大会,她是作为先进个人受表彰的,获得的奖品是一台嘉陵摩托车。她请求有关方面帮助换为一台电脑,捐给公司科协供大家使用。有关方面得知原委后很受感动,破例促成了此事。杨争平的个人生活却异常简朴,连内衣都是补了又补。和兄弟姐妹家比起来,她家收入最低,但杨争平很知足,从不多要求什么。家里人想帮助她,她都婉言谢绝,送给她名牌衣物,她也推说下基层不便穿着而束之高阁。

      杨争平还是一个感情丰富、充满爱心的人。她不仅对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充满博大的爱心,而且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切。她爱养花,爱象征品格高洁的君子兰,爱代表冰清玉洁的水仙荷花,更爱傲雪凌霜的蜡梅;她爱厨艺,有空便做色、香、味俱佳的饭菜,用真诚的笑脸待客;爱吹口琴,琴声婉转悦耳;爱舞太极剑,招招式式都有板有眼,舒舒展展;爱唱淳朴的民歌、老歌,爱在那优美的音乐声中陶醉。她是那样热爱生活,正如杨争平的老领导、十二化建公司原副经理、总工程师张金全日记《水仙赞》所说:"她有君子之风、清纯之貌、袅娜之姿,她是那种生于斯世而不流俗者,是那种淡泊名利而重品格者。她的内心充盈正气,她娴雅谦恭,心似湖丹。她熏风而立,犹在呼唤世人,莫视品格为糠秕。"

      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在其名作《我的大学》中有一句名言:谁要是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是的,爱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战胜生活中的不幸;爱心能增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杨争平是如此地深爱学习,深爱工作,深爱集体,深爱生活,深爱周围一切的人。

      质本洁来还洁去 一方净土掩风流

      2002年10月22日中午12时30分,十二化建公司机关的人都去吃午饭了,杨争平匆匆吃过一袋方便面,便开始起草下午纪委会的讲稿。此时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兼保卫科科长突然推门而入。不久前,他因工作不力曾受到有关领导的批评,总经办调整了副主任的分工,引起他不满。这回他身揣两把匕首,胁迫杨争平表态,更改公司党政联席会议确立的人事安排,恢复其既管公司小车班,又管公司保卫工作的权力。面对这种公然要权的挑衅,杨争平当然不会屈服。在这场正义与邪恶但力量悬殊的搏斗中,无私无畏的杨争平倒在了办公室门口,十一道刀口中喷涌着鲜血。因失血过多,杨争平不幸牺牲。

      噩耗传开,六千名十二化建的职工为之惊愕、为之震动、为之悲痛。

      2002年10月30日,河北石家庄云蒙低沉,草木含悲。上千名职工群众自发集合起来,赶往位于市西南郊的殡仪馆,和他们心中的"好书记""好党员"杨争平同志进行最后的告别。"一颗丹心晶莹无比,一副肝胆光耀天地""献身事业丹心照千古,德范恒久英名垂青史",杨争平走了,却把灵魂的冰清和精神的火炬留给了人间。她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在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争平生前的一位同事2002年11月在报刊发表的一篇悼念文章,很贴切地勾画出了争平的内外轮廓:

      ……

      争平出生高门,受到父母良好的家教,更得益于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成就了她近乎完美的女性、同事、妻子、女儿、母亲、领导干部……等平和、亲切、文雅、高洁的特有人格魅力。这对于名门之后是很难、很难做到的,这也是使人更加敬佩、怀念争平的独到之处。

      争平生活简朴,衣着朴素大方……

      争平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争平待人亲切、坦诚,让人可信、可交……

      争平与人心通、道和而物疏,感情深厚是挚友,交往纯淡似莲花。真君子也……

      争平家境宽裕、温馨,却在效益滑坡的单位与企业一心一意,与职工同舟共济。真企业职工也……

      争平居位不低,无官的不良习气,不摆谱、不推诿、不圆滑、不奢侈。在当今"精彩"的社会现态中,一些领导干部理应具备而实不具有,而百姓特别看重的优秀品质,争平具有,她修养并实践了。两袖清风西去,真官也……

      争平于春雨润物中沁人心脾、循循善诱,解人之难,催人奋进。真能力、水平、领导艺术、工作方法也……

      ……

      争平,人如其名,争取和平、争做一个平凡的人。然"平"而不凡也……

     争平啊,真人也!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