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2018年夏装、秋装采购项目招标公告(05-07)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英烈史料征集启事(03-14)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管理处造价咨询机构入围项目中选公示(03-01)

当前位置:主页 > 相关报道 >

沙飞:革命摄影第一人 丰碑永立双凤山

时间:2003-12-10 00:00来源:《石家庄日报》 作者:箫玉 点击: 字体: [ ]
    提起沙飞,有人也许会觉得陌生,但他所拍摄的历史名作早已享誉中外。沙飞生前长期战斗在石家庄地区,死后又长眠于此。为纪念这位杰出的革命摄影家,本报与双凤山陵园共同发起建立沙飞铜像——     
  今年4月,由本报和河北双凤山陵园管理处共同发起为中国革命摄影先驱沙飞建立纪念设施,得到了全国新闻、摄影界的积极响应。日前沙飞铜像已制作完成,将为省会增添一处新的革命文化景观。  
  石家庄日报和双凤山陵园联合发起建立沙飞塑像,这一弘扬革命传统的义举得到中央各大新闻、摄影单位的响应。
    被誉为“中国革命摄影第一人”的沙飞生前长期战斗在石家庄,1950年,沙飞去世后,他的亲属和战友们多次来石家庄寻找沙飞的遗迹,以使这位对中国革命摄影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有一个理想的安眠之处。《石家庄日报·都市周末》数年前在河北率先刊发了介绍沙飞的长篇报道,从今年4月起,为弘扬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本报与河北双凤山陵园共同发起为沙飞建立纪念塑像。
   首都新闻和摄影界在得知此事后,纷纷来电来函,对石家庄日报和双凤山陵园宣传爱国主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义举表示称赞,愿意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并提供部分资金。仅国家级摄影组织就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编辑部、《大众摄影》编辑部、中国摄影出版社、《中国摄影报》社等单位先后为建像捐资。此外,为纪念中国军事摄影的创始人,《解放军画报》社(前身是沙飞创办的《晋察冀画报》,保存有沙飞大部分照片的底片)向双凤山陵园提供了有关的历史资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该馆常年陈列沙飞在敌后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向陵园赠送了一套《晋察冀画报(影印本)》;《人民日报》(沙飞曾任其前身之一《抗敌报》副主任)更是对沙飞寄予深厚感情,在资助塑像建设的同时表示明年将由该社领导参加落成揭幕仪式。新华通讯社日前专门向本报来函,高度评价沙飞的历史功绩:“沙飞同志是我国老一代革命摄影家,他曾为我国摄影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特别是他在革命战争时期用照相机作武器,真实记录了当时大大小小的战斗历程,这些历史题材的摄影作品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新华社全体同志对沙飞同志怀有深深的敬意,请代向沙老的亲属转达亲切问候……新华社将派人参加揭幕仪式并以新华通讯社名义敬献花圈。” 
  石家庄是沙飞开创革命摄影事业的摇篮,《晋察冀画报》及其许多名作诞生于此。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沙飞就已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左翼青年摄影家。抗战爆发后,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线,1937年12月来到晋察冀,被聂荣臻将军任命为我军第一个专职摄影记者。从此沙飞的足迹就遍布石家庄西部的太行山区、滹沱河畔,为敌后军民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1939年,沙飞在平山蛟潭庄举办了根据地第一次新闻照片展览,参观群众争先恐后,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果。为了更广泛地进行抗日教育,他便萌发了办画报的想法。1942年5月,《晋察冀画报》社在平山碾盘沟成立,沙飞任社长,它是中国解放区最早创办的大型摄影画报,因诞生于物质条件极度艰苦、战斗异常频繁的根据地,被中外人士誉为人类的奇迹。
     沙飞在八年抗战中的摄影活动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一带的冀西山区,产生了一大批中国革命摄影史上的杰出作品。像著名的《将军与幼女》,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战士解救了井陉矿区两名日本幼女,聂荣臻将军命令好好照料她们,并送还日军,沙飞在井陉洪河槽村拍摄了将军为幼女喂食和送行的情景,留下了一段中日两国友谊的历史见证。还有“妻子送郎上战场”,照片上的男青年刘兴汉,是平山南庄村人,他听到“志愿义务兵”的号召后,第一个报名参军,家人在临行话别时,沙飞抓拍了这个当时誉满边区的动人场面。
    解放战争时期,沙飞因积劳成疾,在石家庄和平医院治疗,因枪击一名日籍医生,1950年3月被处极刑,1986年,经北京军区军事法庭再审查明,当时沙飞患有精神分裂症,不应负刑事责任,恢复名誉。被湮没了数十年的革命摄影第一人沙飞重又受到人们的关注,“沙飞摄影展”在全国巡回展出,引起极大反响,《沙飞摄影集》问世受到高度评价,《沙飞》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感动了无数观众,《沙飞传》出版后在全国热销,高居当月图书排行榜传记类之首。
  雕塑大家董祖诒历时三月倾情创作沙飞铜像,为中国名人画廊又添传世之作
    应双凤山陵园之邀,当代著名雕塑家、中央美院教授董祖诒承担了沙飞铜像的创作任务,他早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在塑造近现代革命人物方面成就卓著,像聂耳、高君宇和石评梅、救国会“七君子”以及抗战纪念馆的大型群雕等名作都出自他手。董教授与司徒家族(沙飞原姓司徒)的两位著名艺术家都有交往,很早就对沙飞十分敬仰,六十年代他创作过一幅沙飞的木刻作品,发表在一家美术杂志上。文革中他又与沙飞的老战友罗光达在一起下放劳动,更增加了对这位摄影大师的了解。可以说为沙飞塑像,董教授是最佳人选,当然这也是他的一大心愿。董祖诒先生虽已年届古稀,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精力,全身心投入创作之中,每天要从王府井住处赶往郊区的工作室,完成泥稿后,又对大稿进行了一个月的反复修改,直到满意才翻成石膏模型。为了使铸像用的模具完美无缺,董老又亲自到铸造厂修改了三次腊模,最后铜像浇铸完成,他仍不放过表面处理这些细节。
    为了准确表现沙飞的精神气质,董祖诒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研究了各个时期的沙飞照片,进行提炼糅合,作品抓住了摄影家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战斗特征,背后是高高的青纱帐,象征着沙飞置身于根据地军民抗日斗争的洪流之中,他手中紧握白求恩遗赠的莱丁那相机,目光炯炯,注视着远方,身体微微前倾,似乎又听到了进军的号角,正要迈步出发,去记录那珍贵的历史瞬间。整个铜像造型凝重、寓意深刻,极富艺术感染力,堪称当代人物雕塑的一件传世佳作。为了使塑像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董老不辞辛苦,先后三次赴双凤山考察地形,最终与陵园领导共同选定了一个理想的安放地点,面积100多平方米,位于陵园南北之间的中心位置,西侧是绵绵群山,视野开阔,环境优美,铜像落成后不仅可供后人瞻仰,而且将成为陵园的又一文化景观。
    双凤山陵园挖掘革命文化遗产,创办英模人物事迹陈列馆,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双凤山陵园管理处去年与本报共同发起建造了石家庄第一个女共产党员朱琏同志塑像、继而又为解放石家庄活捉刘英的傅崇碧将军塑造了纪念浮雕,如今沙飞的巨型铜像也已完成,他们为挖掘省会的革命文化遗产付出了巨大心血。陵园管理处副主任赵松茂告诉记者,这里安葬着“党的好女儿”吕玉兰、著名劳模耿长锁、“王芳”原型解秀梅、舍己救人的烈士王德恒、特等战斗英雄脱三更、“当代吴运铎”解青林等一大批英模人物。陵园在着力推进殡葬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教育功能,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史料,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受到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石家庄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党福民认为,朱琏、沙飞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石家庄的革命和解放做出过重大贡献,是石家庄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他们的历史功绩,省会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双凤山陵园领导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石家庄日报密切合作,征集到大量著名革命家的文物、照片等珍贵资料,并建立纪念塑像,这已超出了一般陵园的作用,为我市人民提供了一个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为子孙后代办了一件好事,功德无量,对于他们这种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我们党史工作者深表钦佩,值得大家学习。
    记者在双凤山陵园看到,原来的追悼大厅已改建为“英模事迹陈列馆”,分序厅和主厅两部分,共有800多平方米,将系统展示安葬在此的英雄模范、知名人士的生平事迹和革命文物,以照片、文字为主,辅之以模型景观、实物资料,预计明年春季可对外开放,届时省会将新增一处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