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2018年夏装、秋装采购项目招标公告(05-07)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英烈史料征集启事(03-14)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管理处造价咨询机构入围项目中选公示(03-01)

当前位置:主页 > 相关报道 >

双凤山下祭英灵 热血凝铸丰碑

时间:2002-04-05 00:00来源:《石家庄日报》 作者:佚名 点击: 字体: [ ]
    朱琏音容重现去年6月15日和22日,本报连续两次以整版篇幅报道了石家庄第一个女共产党员朱琏的传奇经历,在省会各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尤其是文章首次披露了这位转战南北的革命女杰、新中国卫生战线的卓越领导,在离开石家庄近半个世纪之后,又回到了自己投身革命的这座英雄的城市,长眠于省会双凤山陵园。于是就引出了第一次赴京采访朱琏家属之后,记者与陵园领导第二次、第三次北京之行。
  为更好地纪念朱琏同志的历史功绩,河北省双凤山陵园管理处决定在陵园的最佳位置建立一座塑像。清明前夕,记者有幸最早看到了雕塑专家设计出的石膏模型——雕塑中的朱琏老人神态安详,表情庄重,凸现了一位女共产党员的可贵人格和高尚境界,充满了生动传神的艺术感染力。面对朱琏的头像,记者分明又感觉到她那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革命情怀,仿佛又看到她救死扶伤、攻克顽疾的高超医术。 
  双凤山陵园负责人介绍说,朱琏头像将用汉白玉雕刻,象征革命者的纯洁高尚,基座高两米,采用最好的印度红花岗岩石材,正面刻有她的革命伴侣、三十年代石家庄市委书记陶希晋(建国初曾任政务院副秘书长)书写的“朱琏同志”四个大字,背后是生平简介,概述朱琏同志 在石家庄的革命活动和对解放区医疗事业以及新中国妇幼保健工作的卓越贡献。设计者还独具匠心地在塑像旁装饰了一本朱琏所写的医学名著《新针灸学》,打开的两页上分别刻有朱德的题词和董必武手书序言,形象而又生动地展示了朱琏在祖国传统医学领域为后人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年3月22日,记者第三次来到朱琏女儿家,陶晓云夫妇看到母亲的塑像后动情地说:“时隔六十多年,你们还没有忘记朱琏,说明这些革命先辈在石家庄的人民群众中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尤其是石家庄日报和双凤山陵园在宣传纪念革命历史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这在日益商业化的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就连我们家属没有想到的,你们也替我们做到了。” 
  日前,记者一行又赶赴“石雕之乡”曲阳,找到了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卢进桥,这位集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大成享誉海内的一代宗师,曾先后雕刻过白求恩、董必武、冯玉祥、王德恒等众多英烈人物的塑像,如今大师已年逾古稀,虽然平时很少操刀,但为了缅怀革命女杰,卢进桥对朱琏石膏头像作了深入观察和研究,并在雕刻手法的处理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表示要尽全力将朱琏同志的形象最完美、最传神地表现出来。这座倾注着石家庄人民对朱琏同志一片深情的纪念塑像将于朱琏同志逝世24周年之际正式落成,它的建立将为双凤山陵园及省会石家庄增添一处新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 
    广征革命文物 英灵永励后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河北省双凤山陵园安葬的众多革命英雄中,还有许多知名英模人物,让我们共同重温英魂的足迹,缅怀革命先辈的功绩。 
    ——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带领四户贫苦农民,积极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土地合伙组”,最早向合作化的道路迈出了第一步,曾被誉为开放在冀中的“社会主义之花”。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五公村建设成为了一个初步繁荣富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国农村起着带头和示范作用。 
    ——党的好女儿,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著名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吕玉兰年仅14岁就积极组织本村24户农民,成立了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她早在担任省委副书记兼临西县委书记期间,就曾提出了“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著名口号。 
    ——舍己救人的英雄王德恒1984年2月15日下午3时许,石家庄市支农路小学11岁的男孩刘占华不慎落入市动物园人工湖冰窟内,王德恒同志奋不顾身跳入冰水中,经顽强搏斗,终于使刘占华脱险得救,而他却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王德恒同志壮烈牺牲后,省、市领导对他的英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共党员。非常巧的是毗邻双凤山陵园的鹿泉市台头村就是王德恒同志生前曾经下乡的地方。 
  此外还有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第一个把红旗插上城头的尖刀排排长脱三更、特等战斗英雄杨登华、铲奸反特的“孤胆英雄”魏清吉、“九•一八”事变后组织“义勇军”的抗日将领刘。他们的英雄壮举,足以光耀千秋,铭记后世。 
  记者了解到在这座华北地区最大的陵园里除了千余位戎马沙场的老革命外,还长眠着不少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像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当代吴运铎”,创造了“用生命写书”奇迹的解青林;去世前就留下遗嘱将遗体器官捐献给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医学事业的著名爱国台胞、河北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创始人陈明;从一个旧式老板商人转变为建国初期工商界著名民主人士的申希礼;著名的胸外科专家“双刀匠人”陈宇身后也选择了双凤山,一代燕赵精英将与山川永存。 
  河北省双凤山陵园管理处没有把陵园仅仅看作是“人生后花园”,而是看成一个特殊的“文化密集区”,积极营造生者与逝者对话的桥梁,使人们能在此接受最深刻的人生教育。传承历史,积淀文化,这无疑是双凤山陵园带给古老的殡葬行业的最大启示。 
    利用“地下资源” 高扬革命文化
  记者在双凤山采访,听到了一个美丽而又悲壮的传说,汉武帝年间,太行山脚下泉水枯竭,颗粒无收,为解百姓危难,两只金色的凤凰远飞他乡,衔水解旱,终因辛劳过度化为两座青山,并把自己最后的鲜血洒入大地,滋润着广阔的田园,至今满山的红土仍渗透出晶莹的光泽。记者不由想起著名的“凤凰涅”故事,在火中燃烧的是个体的生命,精神却得到永远的升华。正像两只金凤牺牲了自我,拯救的却是世间众生,两者境界是如此相似。千百年之后,在双凤山长眠的英魂有许多与金凤有着共同的品格。 
  清明节前夕的双凤山湖水荡漾,松柏青翠,“北凤松涛”、 “南凤柏香”,加之洁白的玉兰花竞相开放,把整个陵园装点得既庄严肃穆,又秀美多姿,宛如一处风景绝佳的旅游胜地。在注重创造良好的祭奠环境,彻底改变传统墓地阴森恐怖感觉的同时,双凤山陵园多年以来还特别注重利用自身优势,广泛征集教育素材,建立科学完备的资料档案,特别是对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社会知名人士和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事迹进行重点征集,并对各类文献、著作、照片和遗物进行整理分类,建档立卷。 
  他们还计划利用原有的追悼大厅,改造成为纪念展室,系统展示有关历史资料和革命文物,使之成为在华北烈士陵园之外,另一处纪念战争年代之后去世的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对于双凤山陵园为什么要花如此代价搞这些看似与本身殡葬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事,陵园领导认为,陵园的教育功能已经成为其自身潜在的重要功能之一,应在陵园的开发利用中摆到突出位置,安葬对象中不乏老革命、战斗英雄、模范人物、专家名人,充分挖掘展出他们的功业事迹,大力宣传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对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们还在筹备建立一座革命老干部碑林,把老前辈的书法、绘画、诗词以及人生格言、革命誓言全部铭刻在碑石上,既展示了传统雕刻和书法艺术魅力,又增加了革命教育的内容。 
  逝者已矣。生者在对先人的“最终关怀”中,溯其所历所为,纪其品格和精神。人生的结笔既属于逝者,又属于生者,更属于历史,它沟通过去、现在以至未来。通过它,过去的奋斗得以总结,新的历程继而展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在其中,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浸染着他们的生活,感动着他们的心灵。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