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2018年夏装、秋装采购项目招标公告(05-07)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英烈史料征集启事(03-14)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管理处造价咨询机构入围项目中选公示(03-01)

当前位置:主页 > 相关报道 >

河北散葬烈士将“安家”英烈园《燕赵晚报》

时间:2011-04-05 09:27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赵晓华 点击: 字体: [ ]

本报讯(记者 赵晓华 刘志如)昨日,记者从河北省民政厅获悉,3年内,我省将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维护改造。据悉,今年投入的1300万元资金已经到位。部分事迹突出的散葬烈士,可迁往河北省英烈纪念园。据悉,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园区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毕,为散葬烈士开辟的两块墓区已基本完成,部分散葬烈士将在此“安家”。

  河北省是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牺牲在燕赵热土上,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据了解,通过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摸底清查,目前,全省有县级以上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110个,其中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10个,省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16个;零散的烈士纪念设施1035处,散葬的烈士墓30189处。近日,经省政府同意,决定把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管理作为一项抢救性任务,全省在3年内全面完成,并列入市县政府年度考核责任目标。

  据介绍,对战争年代就地安葬的烈士,建设的纪念设施,能迁的全部就近迁到(安葬)县的烈士陵园内。对不便迁移、集中安葬的,都设立了纪念标志,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责任人。对于全省知名零散烈士墓和纪念设施,可迁入河北省英烈纪念园。而对于那些有配偶(不是烈士)的散葬烈士,家属要求与烈士一起迁葬的,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由其亲属书面申请,与散葬烈士一同迁移(墓碑上不留其配偶的标识),这一做法得到了烈士家属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全国100多万座散葬烈士墓和7000余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管理保护仍存在很多问题,普遍规模较小,年久失修。记者了解到,上述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纪念设施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保护,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将不复存在。

  记者观察

  树葬草坪葬花坛葬遇冷

  专家称,市民观念仍有待引导

  去年清明节前夕,燕赵龙凤陵园推出了树葬、草坪葬;今年清明节,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双凤山陵园)推出了花坛葬。记者了解到,无论是草坪葬、树葬还是花坛葬,这些所谓的生态丧葬方式都十分环保、节能。可是,昨日记者在采访时却发现,石家庄每年公墓卖得很火,可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生态葬,却遭受着冷遇。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记者进行了了解。

  墓碑前祭拜者多 草坪葬前无人祭扫

  昨日是清明小长假第二天,在石市各大祭扫点,前来扫墓的人依旧增长着。在燕赵龙凤陵园,几百位扫墓市民手持鲜花、水果,在各自先人的墓碑前祭拜着。而同样是在该陵园的草坪葬区,却根本见不到前来祭拜的人。草坪葬区的冷清与普通公墓区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燕赵龙凤陵园负责人说,他们去年推出了树葬、草坪葬,一年多的时间里,只卖出了一个草坪葬穴,而树葬根本无人问津。

  其实不光是燕赵龙凤陵园,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刚刚推出的花坛葬也没有得到市民的响应。

  走进河北省英烈纪念园,记者在纪念园西北角北凤山山顶看到了公益花坛葬。只见上边摆满了盆栽鲜花。据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所谓花坛葬,是将逝者的骨灰从骨灰盒取出,埋在花坛里,再往上边栽上一束鲜花,祭祀的时候来这儿鞠个躬就行了。

  据悉,花坛葬对外开放后,会将花坛分成几个区、编上号,如果有人来此安葬,就按分配的区和编号进行安葬。但是记者了解到,花坛葬推出至今,只有一位老人咨询过,大多数人对此表示“没有太大兴趣”。

  倡导生态葬市民观念最重要

  记者了解到,石市每个公墓价格在两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与公墓的价位相比,树葬、草坪葬几千元的价格明显便宜不少。而河北省英烈纪念园更是对选择公益花坛葬的市民实行免费。但对于价钱便宜甚至免费的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大部分市民却表示,这样的生态葬自己不能接受。“至少要有个墓碑,树葬就一棵树,真怕以后来扫墓的时候找不到。人去世了,在世的人还是想要纪念一下的,清明可以扫墓,想念已故亲人的时候,也能去看看。”正在燕赵龙凤陵园祭扫父母的刘女士说。

  在河北省英烈纪念园采访时,记者恰巧见到了正在服务大厅咨询墓碑价格的市民王先生。在交谈中,记者得知,王先生的母亲刚刚去世,所以想来此处挑选一个规格高些的墓地。当问到是否愿意接受花坛葬时,王先生表示反对,他说:“老人去世后,我还是希望可以买一块好的墓地,价格无所谓。人活了一辈子,去世了以后总要葬得体面点,不能寒酸,这终归是我们的传统。”

  生态葬同样尊重逝者

  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生态葬环保经济,为什么频频遇冷呢?对此,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很多人都认为老人去世后要风光大葬才算孝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市民传统的殡葬观念没有转变,不少人认为“树葬”、“草坪葬”与传统的丧葬习俗相比,过于简陋,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为此,改变环保殡葬方式受冷遇的现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转变殡葬、祭扫的传统观念。要让人们真正认识到,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环保的殡葬方式同样是尊重逝者,而且更有意义。”这位负责人说,对父母的孝顺应该体现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其实和冰冷的墓穴相比,去世后能够与树、草、花在一起,也许会更有意义。  本报记者 赵晓华 刘志如 实习生 王晶苗

  记者调查

  青年人全部支持生态葬

  生态殡葬方式调查:中年人半数反对,80%的老人不接受

  

  树葬、花坛葬、草坪葬这些更加生态的殡葬方式人们到底能接受吗?对此,记者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共16位市民进行了一个小型调查。(调查对象中,65岁以上为老年人,35岁至60岁为中年人,35岁以下为青年人。)

  老年人

  80%表示无法接受

  70岁的周阿姨说,自己辛苦忙碌了一辈子,去世后如果没有好些的葬身之地,甚至连像样的墓碑都没有,心中真的感到无法接受。在她看来生态葬不符合中国的传统习俗。在记者采访的5位65岁以上的老人中,对于生态葬,4位老人明确表示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

  中年人

  赞成反对各一半

  “死后的墓地大小由不得自己,主要是看孩子们的心思了。”市民钟先生说,“不过总的来说,自己还是希望能多花点钱选择传统的墓葬方式。”和钟先生的想法不同,市民左女士则认为,如果父母都同意生态葬,作为子女是会尊重他们的意见的。记者对6位中年人调查时发现,支持和反对生态葬的各占一半。

  青年人

  全部支持生态葬

  “85后”的邹涛说,以树代墓,以花代墓,后人思念时,可到“生命树”下、鲜花盛开的花坛前悼念亲人,其实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而且在他看来,生态葬才是更好地体现了“入土为安”、回归自然的传统习俗,既节省土地资源,又绿化家园。在接受调查的5位年轻人中,记者发现他们全部支持生态殡葬。本报记者 赵晓华 刘志如 实习生 王晶苗
 

      相关链接:http://yzwb.sjzdaily.com.cn/html/2011-04/05/content_321368.htm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