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2018年夏装、秋装采购项目招标公告(05-07)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英烈史料征集启事(03-14)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管理处造价咨询机构入围项目中选公示(03-01)

当前位置:主页 > 相关报道 >

让河北英烈魂兮归来

时间:2009-09-13 00:00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瑞春 点击: 字体: [ ]

    本月下旬,河北英烈纪念园奠基仪式将在双凤山革命陵园举行。纪念园建成之后,河北籍以及在河北战斗或牺牲的英雄、烈士、模范等英模人物,都可以在这里得到人们的纪念和凭吊。这个纪念园的筹建,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9月10日,记者到双凤山提前进行了一番探秘。

   合适的安身之地哪里寻

    自古燕赵多豪杰,多少燕赵儿女,远离家乡,在不同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但他们情系故里,希望身后回归家园,却因没有合适的葬地而不能如愿。双凤山陵园的工作人员对这样的事例接触较多,感受最深。

    不能不提的是田汉的石家庄籍妻子安娥的故事。

    安娥是国歌词作者、著名剧作家田汉的最后一任妻子。她本人也是一位进步作家、诗人,是《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等歌曲的词作者。安娥原名张式沅,1905年生于鹿泉市范谈村(今属石家庄市长安区)。20岁时,她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一年后到苏联求学,24岁时从苏联学成归国,在中共特科当了一名“红色女特工”,后与田汉相识相恋。26岁那年,安娥与相恋了近两年的田汉生下了一个儿子——田大畏。田大畏后来成为资深翻译家,曾担任过北京图书馆副馆长、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等职。 

    安娥曾参与筹建战时儿童保育会,与史沫特莱共赴鄂豫边区采访,还曾创作了一批救亡歌曲、诗剧、诗集。诗集《燕赵儿女》中的作品就是她因家乡人民遭受日寇欺凌而发出的慷慨悲歌,表达了她对家乡和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我爱我破碎的家乡,我不爱你锦绣的天堂;燕赵的儿女们,生长在摩天的山上。”

    1976年8月18日,北京隆福医院,71岁的河北女杰安娥病逝。临终前,她一再叮嘱守在身边的爱儿田大畏:把我的骨灰撒到河北的太行山上、滹沱河边。

    田大畏与母亲安娥感情笃深,对于母亲要求“叶落归根”的遗愿谨记在心。况且,他父亲田汉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后,连骨灰都没有保存下来。所以,田大畏对母亲的骨灰格外珍重。他将母亲的骨灰一半送到八宝山,另一半就暂放在自己家里准备条件合适时撒到太行山上、滹沱河边。

    可当田大畏亲自到滹沱河沿线查看时发现,滹沱河已不是母亲记忆中的样子,河水稀少,不少地方的河床里还散布着一些垃圾。田大畏不忍将母亲的骨灰撒在这里,就将另一半骨灰一直存放在北京自己家里。这一存就是32年。

    河北女杰骨灰32年方魂归故里

    2005年,安娥诞辰百年时,石家庄媒体曾对她的生平进行了报道。时任河北省双凤山革命陵园管理处主任的赵松茂通过报纸了解到充满传奇色彩的安娥原来就是石家庄人,他十分激动,通过媒体记者与田大畏取得了联系。经过交流,赵松茂等人了解到安娥叶落归根的愿望还没有实现,于是决定在双凤山陵园内为安娥田汉夫妇建一座塑像,让英灵魂归故里,将他们的业绩陈列展出,使子孙后代瞻仰学习接受教育。管理处工作人员主动进京找到田大畏,说明了这些想法。

    田大畏实地考察后发现,双凤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位于石家庄西郊,距母亲的出生地不远。而且,这里风景秀美,长眠着各界燕赵人士。于是,田大畏与家人商议后,将保存在家里30多年的母亲另一半骨灰与父亲的一些遗物安葬在此。河北师范大学雕塑系主任于焕新教授精心雕刻了安娥田汉夫妇塑像,目前就矗立在这座墓前,尽显这一对文坛伉俪的风采。

    因为田汉没有留下骨灰,所以,此前全国各地虽有多处田汉纪念碑、纪念馆,却一直没有田汉墓。双凤山安娥田汉合葬墓的建成,让许多喜爱田汉、安娥作品的人们都颇感欣慰。这也让双凤山革命陵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十分欣慰。

    筹建英烈园刻不容缓

    像安娥这样希望安葬河北的人士还有很多。他们中不少人都在各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享有崇高声望,但在家乡,却难以找到一块适合他们的安身之地。根据民政部的相关条例,他们身故后是不能入葬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因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入葬的主要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参加革命的、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中的、牺牲了的将士。病故的将士都不在入葬之列。这不禁令人感到遗憾。

    此外,随着城市的发展,位于省会市区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已经不能扩展了,入葬英烈、接待祭扫人员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建园之初,周围是一片荒野。近几年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附近已成繁华市区,四周紧邻城市主干线和各要害建筑。目前,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现存墓穴仅376座,骨灰仅643份。而每到清明、“十一”前后,前来祭扫的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师生挤满了园区。陵园门口及四周停满了车辆,交通也为之拥堵。很多人需要排队等候很长时间才能匆匆上前祭扫。有的人因等待时间较长,就掏出自带的食物、饮料吃喝,难免影响园内环境。长此下去,不仅“文明祭扫”谈不上,就连人员踩踏等情况都难免不会发生。

    2008年5月,省民政厅厅长古怀璞注意到这些情况后,深受触动,他觉得,应该让更多英烈入葬园区,受到人们瞻仰。同时,也应让更多的人能够自由祭扫。于是,他提出了建设河北英烈园的想法。那么地址选在哪里呢?很多人的目光一致投向了双凤山。

    双凤山革命陵园占地300亩,园内矗立着著名劳动模范耿长锁和吕玉兰、石家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朱琏、共和国将军傅崇碧、革命摄影第一人沙飞等人的雕像,现馆藏各类革命历史资料数千件。双凤山革命陵园已经由原来单一的骨灰寄存,转变成为集中体现和展示河北的英雄史和河北英烈人物的宣传、祭奠地及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经各方论证,这个英烈园的地址确定在了双凤山,设计占地80亩,预计一期、二期工程完成后可容纳2000个墓穴,10000份骨灰。明年“十一”前后将完成一期工程。

    让更多的英烈魂归故里

    目前,河北英烈园正在积极筹建中,与此同时,省民政厅又在努力争取“漂泊在外”的烈士回家。

    河北省民政厅的同志从媒体上了解到,湖北赤壁市,建国初期的一个野战医院撤退后,牺牲在医院里的重伤员被就地掩埋在附近的山坡上,常年没能魂归故乡,其中就有9名河北籍战士。于是,河北省民政厅的同志积极与湖北方面联系,要求将这9位烈士迁葬“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目前,此事正在协商之中。

    据河北省民政厅相关人士介绍,不仅是共产党的烈士,只要是为民族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的河北籍英烈,都可以入葬“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省民政厅有关人员正在了解,殒身海外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里是否有河北籍人,如果有,也将努力迎葬他们回归故乡。

  【英烈园规划】

    即将建设的河北英烈园将包括无名烈士墓区、知名烈士墓区、荣誉区(暂定名)。我省各地一些无名烈士墓可迁到此园。李大钊等知名烈士、有影响力的烈士将主要以墓葬或雕塑形式安葬在此。此外,按照河北省民政厅及优抚政策规定,该园还将有条件、有限制、有范围地安葬为共和国做出贡献的革命老同志。

    建成后,社会各界人士可随时、免费到园内祭扫英烈。

    为了完成这一规划,今年初,河北双凤山革命陵园管理处排除种种困难,对陵园范围内41亩遗留了35年的董家坟进行动迁,回填了大量土方,平整了土地,为建设“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园区提供一块永无争议的用地。

    预计河北英烈园建成后,将有更多群众前来祭扫,交通问题较为突出。于是,为了方便群众通行顺利,省民政厅自筹资金数百万元铺设了长1012米,宽33米的道路,并在路边安装了路灯、进行了绿化,此外,还准备租赁一个14.5亩停车场,方便群众停车。

------分隔线----------------------------